電子對抗

1982年6月間,以色列同敘利亞在黎巴嫩南部的貝卡山穀中進行的一場大規模空戰,是雙方電子技術裝備和戰略戰術的一次全麵較量,結果以色列獲得全勝。

敘利亞於1981年春天在貝卡穀地建立了導彈基地,他們在那裏總共部署了20個“薩姆-6”地空導彈營。

“薩姆-6“是蘇聯在五六十年代研製的一種野戰防空導彈,其有效射程為30千米,射高100~18000米。在曆次中東戰爭中,“薩姆-6”戰績卓著,揍下了許多以色列飛機,被阿拉伯人稱譽為“戰場寵兒”。而以色列方麵則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欲將部署於貝卡穀地的“薩姆-6”徹底鏟除而後快。

果然,以色列終於報得一箭之仇,摧毀了敵人的導彈基地。以色列人所仰仗的克敵法寶就是電子戰。

當時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1982年6月9日下午,“薩姆-6”導彈陣地下靜悄悄的。突然,大中中傳來了一陣嗡嗡的聲音,山小而大,由遠而近。頓時,淒厲的戰鬥。警報聲在山穀裏回蕩。漸漸地,用肉眼也可以看得清楚,黑壓壓的一大群以色列飛機正向這邊飛來……

敘軍指揮中心的指揮官斬釘截鐵地下達命令:“雷達開機!”

看見敵人就打開雷達,這本來是導彈兵的基本常識。可是這一回情況不同——敘利亞上當了!實際上那成批飛過來的不是一般的飛機,而是一種通過無線電進行遙控的無人駕駛“誘餌”飛機。以色列是想利用這種無人機來引誘敘利亞發射“薩姆-6”導彈。敘利亞果然上了這個圈套!

直到敘利亞人發現那些被揍下來的以色列一飛機全是用塑料製作的,而且居然未看到一個飛行員跳傘,這才知道自己是上當了!於是敘利亞指揮官立即下令“雷達關機”。可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以色列空軍已經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電子戰情報資料。

以色列的E-ZC型“鷹眼”預警飛機指揮控製無人駕駛偵察機,在摸清“薩姆-6”的具體位置和雷達工作頻率之後,用“狼”式反雷達導彈對這些雷達進行了毀滅性打擊。

與此同時,在距離貝卡穀地40千米的地方,以色列的一架F-16戰鬥轟炸機向“薩姆-6”陣地的指揮中心連續發射了兩枚美製“百舌鳥”空地導彈,結果兩發兩中,指揮中心不存在了!

在雷達係統和指揮中心被摧毀以後,整個“薩姆-6”導彈陣地已經變得“雙目失明”和“群龍無首”了……數十架F-16戰鬥轟炸機鋪天蓋地而來。它們如同餓狼撲食,一齊朝“薩姆-6”陣地猛撲過去。第一攻擊波剛過,第二攻擊波接踵來,緊接著又是第二攻擊波……

片刻功夫,整個貝卡穀地變成了血與火的海洋,20 個“薩姆-6”導彈營全部被淹沒在這海洋之中!轟炸隻持續了6分鍾。敘利亞人一向引以自豪的“薩姆-6”,頃刻之間就化為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