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景雲式偵察機(1 / 2)

3德國BV-141偵察機 意大利KZ800電子偵察機

電子偵察與反偵察技術的發展

1894年意大利人馬可尼試驗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無線電收發報機,並迅速應用於軍事領域。1903年,俄國無線電專家波波夫提出電子偵察和電子幹擾的設想,從此,“電子間諜”在戰爭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電子偵察是指利用先進的偵察手段。對對方電磁輻射進行搜索。截收、識別、定位,並判明其威脅性質的電子對抗活動。電子偵察按偵察對象可分通信偵察、雷達偵察、光電偵察和水聲偵察。其中,雷達偵察的地位尤為重要。雷達偵察的使命是利用各種雷達偵察接收機。

在平時偵收潛在威脅雷達的電磁輻射信號,查明其技術參數如雷達頻率和方位等。為戰時采取對策和實施幹擾提供戰術依據;在戰時則要查明敵方各種電子設備的類型、數量、配置、部署及其變動情況。通過威脅識別作出告警。並引導反輻射導彈對敵方的雷達實施毀滅性打擊。

電子偵察機進行空中偵察,時效性強、精度高,可以彌補衛星偵察的不足。美國電子偵察機的慣用伎倆是在他國領海線附近打“擦邊球”,甚至故意侵入他國領空,挑釁他國主權,企圖迫使舫防空係統作出反應。然後乘機竊取警戒雷達的頻率、功率、防空反應時間等重要軍事情報。

美國現役電子偵察機主要有EP-3,U-2R,TR-1A,RC-135、RC-12等幾個係列。各係列還按功能分成不同型號。U-2飛機上裝有8台全自動可晝夜拍攝的光學與紅外航空照相機和4部電子偵察設備。

u-2R是U-2的改進型,改進型的裝備非常先進,而21千米的飛行高度,使一般地空導彈鞭長莫及。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羹軍獲得的情報信息90%由該機所提供。TR-1A高空戰術偵察機,最大的特點是能售在敵方領空之外進行側視偵察飛行,而不必進入對方的防空火力範圍。

撞機事件後美軍繼續對我國沿海偵察使用的RC-135飛機由C-135B運輸機改裝而成。其巡航速度為每小時860千米,空中加油後續航時問可達20小時。機上27名電於偵察操作人員分別負責雷達、通信和照相偵寨三大係統。

雷達技術偵察係統可以收集預警、製導和引導雷達的頻率等技術參數,並對其進行定位。其測量精度相當高,測量脈衝的寬度可精確到正負01微米。方位可精確到正負1度。在1萬米高度可偵測到1100至800千米距離的電台。所偵測到的電子信號自動錄音。並通過壓縮傳給地麵站或返回基地進行處理。

機上還有紅外探測器和前視雷達。探測距離達238至370千米。可在360千米內分辨出37米長的物體。美軍曾執行過一項專門從事空中電子偵寨的活動的“大型狩獵”計劃。該計劃使用的電子偵察飛機包括Rc-135V/W“鉚釘”飛機(搜集電子情報)、RC-135S飛機(搜集導彈情報)和RC-135U“作戰哨兵”飛機(精確電子信號分析)。

該計劃的業務範圍還包括EC-30。羅盤呼叫”(通信幹擾)和。單人突擊隊”(用於電子幹擾及電台電視信號的攔截和傳輸)項目等。

無人機的應用範圍可遍及整個電子戰領域。它不僅可用於戰略和戰術偵察,還可用來進行電子幹擾。支援突防。美國先後研製了一係列執行電子偵察和電子戰任務的無人機。如在“火蜂”I基礎上發展的AQM-34/37係列無人機和BQM一34係列無人機。目前正重點發展。全球鷹”無人機,該機可同時裝載雷達、光電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