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隱形裝備窺視(1 / 2)

現代隱形裝備窺視

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戰場將十分透明,能被發現的目標,十有八九就會被摧毀。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軍用隱形技術,研製各種隱形裝備,以減小雷達反射截麵、降低紅外輻射特征、減弱聲響與噪音、縮小目視探測距離,提高武器裝備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

隱形飛機

隱形飛機是根據探測飛機的各種探測係統的工作原理與性能,以及飛機作為目標的各種信息特征,綜合運用多種隱形技術研製而成的。在飛機隱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領域,美國居於領先地位,西歐、日本、俄羅斯次之。早在60年代初,美國就研製成功了隱形高空偵察機。

目前,它的第一代隱形戰鬥機已經服役多年,並多次參加高技術局部戰爭,有了實戰經驗,第二代B—2隱形飛機也已研製成功。

到21世紀初,美軍將擁有新式F—22隱形戰鬥機、F/A—X隱形攻擊/戰鬥機、MRF多用途隱形戰鬥機、RAH—66“科曼奇”隱形直升機,以及具有隱形特性的第三代攻擊型戰鬥機。西歐各國正在研製的隱形機為“歐洲戰鬥機”的後繼型,俄羅斯也在研製CAF·ASF隱形戰鬥機和預計於2010年裝備部隊的蘇—60S隱形轟炸機。

總的來看,隱形飛機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第一,隱形飛機的種類將越來越多。各種隱形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以及具有隱形性能的無人機、直升機,都將相繼出現,並逐漸形成完整的係列結構。

第二,隱形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麵將不斷減小。目前,隱形飛機與一般飛機相比,雷達反射截麵已降低了1~2個數量級,如B—1A轟炸機的雷達反射截麵為B—52的1/10,而B—1B的雷達反射截麵又是B—1A的1/10。F—117A戰鬥機的雷達反射截麵小於01平方米,B—2轟炸機隻有01平方米,將來F—22戰鬥機的雷達反射截麵隻有F—15的1%。

第三,隱形飛機將兼備多種隱形特性。B—2和F—117A均采用了多種隱形技術,具有反紅外、反雷達等多種隱形性能。今後的隱形飛機仍將向盡可能具備多種隱形特性的方向發展。

第四,注重現役飛機的隱形改裝,發展具有部分隱形特性的飛機。例如,印度將對其主力戰鬥機“美洲豹”攻擊機、“幻影”2000H和米格—29戰鬥機進行隱形改裝,加裝雷達波吸收材料,使其雷達反射截麵降低70%。

隱形導彈

飛機上采用的各種隱形技術大多也可用於導彈。在研製隱形飛機的同時,各種隱形導彈也在發展中。

發展隱形導彈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可探測性,減小被攔截概率,增強實戰能力。美、俄都在研製隱形導彈,但已研製成功的導彈隻有美國的隱形戰略巡航導彈和隱形戰術導彈。

美國研製成功的隱形戰略巡航導彈分為兩個型號,即AGM—86B型和AGM—139型。AGM—86B型是一種空中發射的戰略巡航導彈,1983年開始投產。因其采用的隱形措施不夠,在投產的同時,美空軍便開始開發下一代隱形巡航導彈。

AGM—139型戰略巡航導彈,於1983年4月開始研製,采用了有源冷卻裝置、紅外抑製器、二元噴管、全自動腹部方向舵和全複合材料等多種隱形技術。這種隱形巡航導彈將裝備B—52G、B—52H、B—1B和B—2轟炸機。

美國的隱形戰術導彈也有兩個型號:空中發射的AGM—137型和地麵發射的MGM—137型。這兩種導彈的射程分別為600公裏和500公裏,全重約1000公斤,隱形性能好,即使在尋的飛行時,也不易被雷達發現。它們於1986年開始研製,現已完成飛行試驗,預計90年代末開始裝備部隊。

隱形艦船

隱形艦船的概念是近年來才提出的,也是由於各種偵察探測係統、紅外尋的反艦導彈、新一代魚雷和水雷迅速發展,要求降低艦船可探測概率的結果。當前,許多國家都在設計或研製采用多種隱形技術的艦船,如英國的“海洋幽靈”級輕型護衛艦,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獅”級護衛艦,法國的C—70級驅逐艦和“拉菲特”級護衛艦,俄國的“基洛夫”級驅逐艦,意大利的“薩埃蒂亞”號導彈艇,瑞典的“司米奇”號隱形船,德國的“梅科—3”型護衛艦、WY—2000型水雷艇和SAR—2000型導彈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