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槍

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據作戰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武器係統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蹤、瞄準、發射裝置等部分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學激光器、固體激光器、CO2激光器等。

簡介

陸軍的快速發射高炮的炮管壽命短,連續發射幾分鍾後就要更換,而激光槍不存在多次發射的壽命問題。可以預計,未來在目前彈炮結合防空武器係統的基礎上,將出現將新型防空導彈。高炮和激光武器三結合的對空防禦係統。其中,激光槍主要攔截從低空、超低空突然來襲的近距離目標,這有可能大大提高對精確武器的攔截概率,解決當前存在的極近程防空問題,並可用於保衛重要目標,如重要機構、指揮中心、通訊和動力中樞等。目前研製的激光槍的體積一段較大,重量較重,所以各國首先考慮艦載應用。

目前,發達國家的大型水麵艦隻已開始采用核能作為動力,中型水麵艦隻的電動化改進也已進入實質階段,這都為激光武器在艦艇上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鑒於激光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美、俄、以色列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巨額資金,製定了宏大計劃,組織了龐大的科技隊伍,開發激光武器。至90年代初,僅美國政府對激光槍的研究投資就達90億美元。80年代中後期,蘇聯和英國的軍艦或陸上已有實驗性戰術激光槍裝備,美、法、德等國也作了大量試驗。

戰略激光武器研究費用高,技術難度大,其前景還有待觀察。激光槍的效費比是比較高的。在防空武器方麵,當前主體是導彈,激光槍與之相比消耗費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愛國者”導彈要60~70萬美元,一枚短程“毒刺”式導彈要2萬美元,而激光發射一次僅需數千美元,今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激光發射一次的費用可降至數百美元。

去年6月6日,美國軍方在新墨西哥州南部的懷特桑茲導彈試驗場首次進行戰術高能武器試驗,成功摧毀了一枚飛行中的喀秋莎火箭。美軍方官員稱,這是世界上第一種以激光為基礎的反導係統。美軍方還將於近期進行該武器擊落多枚“來襲導彈”的試驗。該係統由美加利福尼亞州的承包商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裏奇公司專門為美國陸軍和以色列設計製造,開發費用高達2億美元。該係統尤其適合部署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而且成本十分低廉,據估算,每攔截一枚導彈隻需約3000美元。美國防部目前正在考慮研製一種機動性能更強、打擊範圍更廣、主要針對彈道導彈的激光攔截技術。是一種利用沿一定方向發射的激光束攻擊目標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靈活、精確和抗電磁幹擾等優異性能,在光電對抗、防空和戰略防禦中可發揮獨特作用。它分為戰術激光槍和戰略激光槍兩種。它將是一種常規威懾力量。

特點

戰術激光槍的突出優點是反應時間短,可攔擊突然發現的低空目標。用激光攔擊多目標時,能迅速變換射擊對象,靈活地對付多個目標。激光槍的缺點是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且激光發射係統屬精密光學係統,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驗。

問題

這種武器無聲,卻像閃電般快。它那幽靈般的子彈直射到對手臉上,對手會看到一道閃光,這也是他在世上最後一次看到光明。這種武器不會殺人,但能使受傷者永遠失明,這就是“激光槍”。國際紅十字協會擔心不久西方部隊將裝備“激光槍”。因此它要求現在就禁止這種致盲武器。它援引《日內瓦公約》說,該公約禁止使用導致“不必要痛苦和過多傷害”的武器。因此,人類才在全世界範圍內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條約》同樣適用於“能導致受害人次目失明的武器”。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證實,美國80年代中已開始致盲武器的研製工作,並聲稱,“該武器的首要目標”是坦克、戰鬥直升機和飛機的瞄準鏡。激光束能使這類進攻性武器的光電瞄準儀器“失明”,從而失去戰鬥力。這種針對光學瞄準儀的武器也同樣會使人雙目失明。美軍已試驗過從背包中的電池獲取能量,並發射強大激光束的激光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