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大利公司商量完具體細節,簽訂合同之後,顧氏便開始了緊急的服裝投產。因為訂單量太大,顧佑成便將意大利公司事先支付的百分之三十貨款中的一部分用來擴大廠房、購買機器和招聘工人。
而其他廠家的工人看到招聘廣告後竟有不少辭職去顧氏的,因為顧氏從不拖欠工資,而且在節假日會給員工發福利。可其他廠家雖然訂貨量不如顧氏多,但手上的活也是必須要盡快趕出來的。老員工離開,新員工用的不順手,於是某些廠家們對顧氏的怨念又深了一層。
若是那些老牌廠家,大家自然不會有這麼多怨念,畢竟人家幹的年歲長,資曆老。可是換做是顧佑成就不同了,他才初出茅廬幾年?年齡甚至還不如他們的孩子大,憑什麼獨占鼇頭處處當先?
那些個商會大佬們畢竟個個都是人精,縱橫商場越久,越將“無奸不商”這個成語運用的爐火純青。幾個人聚在一起,果然想出“好點子”——他們各自出一部分錢,買通了顧氏服裝的一個設計師和車間主任,將顧氏訂的最火爆的一版衣服完整的複製下來,再稍微改一下細節,在各自廠裏生產出樣衣。隨後將樣衣或者拍圖片、或者直接寄到客戶那裏,價格比顧佑成的報價要低上十塊錢左右。
客戶們雖然同顧佑成關係不錯,但如此明顯的差價擺在那裏,絕不可能為了這點交情而放棄自己的利益。於是很多客戶紛紛向顧氏撤單,最後剩下那四分之一,不是一些連廠家們都不屑去找的小客戶,就是那些同顧氏關係極好,交情十分過硬的。
而當辦公室裏的顧佑成接二連三的收到客戶們打來的電話或者發來的微信後,可以說的上是“一臉懵逼”。但他還是迅速的清醒過來,雷厲風行的展開調查,將那有嫌疑的設計師和車間主任全部開除,然後挨個給客戶打電話詢問具體情況。
客戶們的回答遮遮掩掩,但他還是迅速明白了——有廠家聯合起來盜了他的版,故意打價格戰,以比成本高不了幾塊錢的價格搶走了他的客戶。
現在的辦法隻有他再跟客戶溝通,試圖挽回,降低自家產品的價格,爭取再做上幾個單子。
可是這樣又有何用?廠房裏已做出了不少貨,有些發出去的貨甚至被退回來,成箱的衣服積壓在倉庫,並沒有門路去銷售。客戶們的貨款一般都是先發貨等年中或年底清賬,隻有百分之十的人付了現金。他的損失已是無法估量。
況且不管他如何降低價格,那些個老牌廠家們總會以把比他更低的價格報給客戶。他還能降到什麼程度?降到成本?那廠房裏機器運轉、工人工資……這些都需要錢!
顧佑成已經看透,這些個互相鬥了數年的老牌廠家是頭一次這麼團結的聯合起來,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把顧氏搞垮,給他這個鋒芒畢露、不出兩年便混的風生水起的年輕人一記沉重的警告!這A市服裝圈是我們的,你這個小年輕人還想來分一杯羹?!而且吃的還是頂級大餐?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