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鬥爭史。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為了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就得同自然界的各種野獸鬥爭。為了殺傷獵物,人們擲石投棍,這也許就是武器的原始形式。後來,不同的部落開始爭奪財產,人們創造了大量具有殺傷力的武器。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之間的戰爭也逐步升級,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又擴展到天空。於是,一幅立體戰爭的圖景在曆史畫卷中展開。我們將從形形色色的陸軍武器開始一趟武器之旅。科學博士站係列叢書戰火硝煙中的科學古代武器和現代武器的結合——刺刀
刀和劍是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武器。大約在1640年,刺刀作為前裝滑膛槍的配裝武器,創製於法國東南部的巴榮訥城。事實上法文“刺刀”一詞就是由該城的名稱演變而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刺刀主要配裝於步槍上,它使用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時單發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較弱,刺刀作為一種重要的戰術突擊的格鬥武器極受重視。新式刺刀在保留拚刺功能的同時,還具備多種軍事生活功能,可以切、割、鋸、剪鐵絲、開罐頭、起螺釘等。
刺刀
最早的法國刺刀非常死板,它直接套塞於槍口上,完全堵塞住槍口,因而無法自槍口裝填子彈或射擊。這種呆板的設計直到17世紀後期或18世紀初期才有所改變,人們將刺刀卡裝在槍口旁側,前麵仍可以裝填子彈或射擊,至此,刺刀才初具現代風貌。
刺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根據特種部隊以及軍官使用手槍很少的情況,開發出不裝配刺刀的M1卡賓槍代替手槍,這是由於軍隊一開始認為卡賓槍槍管較短較薄,肉搏時比較容易損壞。但事實顯示還是有不少需要使用刀械的場合。於是,美國人在1943年初期設計了一種易於製造,生產快速並且成本較低的製式格鬥短刀,即M3格鬥刀。1943年10月,由於部隊傳出卡賓槍仍應配備刺刀的聲音,美國陸軍因而開始測試M3格鬥刀改良版及其他三種刺刀。但後來因為廠商延誤,第二次大戰後期僅有少數配發。
在軍隊獲得廣泛應用的手槍
我國的四大發明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火藥。火藥傳入西方的結果就是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武器,使人類從冷兵器時代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手槍就是火藥催生的。
奧地利自動手槍
手槍是士兵們打仗和警察執行任務時最經常攜帶的武器。它形體比較小,使用方便,能在緊急狀態下快速拔出,因此很受歡迎。手槍自誕生以來有過各種各樣的型號,每個國家生產的手槍又有不同,如果到軍事博物館去參觀,一定會有琳琅滿目的感覺。比較有名的手槍如美國的1911式45口徑手槍,由約翰·M·勃朗寧發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
比利時勃朗寧手槍
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要求下,1911式045英寸口徑的勃郎寧手槍誕生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設計師又對它的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做了改進,使它更輕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隻配備給軍官和班長,可是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想方設法搞到一把1911式手槍,因為它被認為很可靠。戰爭期間危險重重,但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認為一把1911式能夠給人帶來安全感和心理慰籍。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