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化學武器問世以來,國際社會一直極力反對研製和使用化學武器。但是,有的國家把化學武器看成是軍隊實力的重要因素,化學武器的發展從未停止過。
防範生化武器攻擊的演習
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國曾重金懸賞緝拿一位號稱“化學阿裏”的伊拉克將領。那位阿裏將軍在鎮壓國內人民對薩達姆的反抗時就使用過滅絕人性的化學武器。
計算機病毒
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特征是什麼?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現代社會的任何東西都同電腦聯係起來。同樣,戰爭也不例外,各種新式的尖端武器都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操控。因此,操控戰爭的計算機也成為對方攻擊的目標。對計算機的攻擊,最有效的手段不是進行打砸和轟炸,而是利用計算機病毒。
破壞網絡,就像破壞社會的神經係統
計算機的運行都是遵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的。所謂的計算機病毒,同樣也是一種程序,它能夠使計算機原來的正常程序受到破壞,使它的運行產生紊亂,這樣整個控製中心就癱瘓了。和其他的作戰武器不同,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大的隱蔽性,不容易被追查到,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破壞了對方的計算機控製係統,實際上也就會導致對方軍隊係統的指揮癱瘓。
網絡時代,計算機本身成為攻擊的目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科學家斷言:未來戰爭破壞力最大的已不再是什麼核打擊;在電腦成為軍事指揮、武器控製和國家經濟中樞的情況下,計算機病毒武器才是未來信息戰爭的殺手鐧。誰擁有了電子計算機方麵的尖端人才,誰就既能夠有效地防止敵國對自己的網絡信息係統的攻擊,又能夠及時地製造計算機病毒,去攻擊敵方的網絡信息係統,從而破壞敵方的指揮、對武器的控製等等,也就會贏得戰爭的勝利。
在和平時期,製造計算機病毒的人會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極大的混亂。因此各國出台了各項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利用計算機病毒進行犯罪的行為。
非致命武器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倚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東征西討,軍費開支也越來越大。懂一點軍事的朋友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很多新式武器都在美國研製出來。非致命武器的始做俑者也是美國。
據報道,美國空軍耗資4 000萬美元,研製出的類似微波爐或是科幻電影中的集中熱源光束武器,很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
俄羅斯的非致命武器——黃蜂手槍
集中熱源光束武器是非致命武器的雛形。這種可以向遠方發射的光束,不會導致燃燒或爆裂,但可以讓受害者全身有灼痛感,比我們碰到熱水燙一下要厲害得多。
美國德州西南研究中心為陸戰隊研發出一種可以噴射超滑反摩擦乳膠,也是非致命武器的一種。這種乳膠噴到地麵異常光滑,車輛、行人都無法在上麵行駛或行走。這種乳膠不含有毒物質,也不是生化武器,成分大部分是水,約在12個小時後會自己蒸發幹淨。但是12個小時對於撤退或采取其他行動可是足夠的時間。
裝備有閃光震暈榴彈的自動車
美國費城一處實驗中心研製一種惡臭氣體,足以驅散抗議人群、暴動滋事者甚至敵軍部隊。這種氣體聞起來五味俱全,包括嘔吐物味、下水道的汙水味、腐肉味等。
在戰爭史上,各種新式武器的“閃亮登場”常常伴隨著血流成河的悲慘場麵。非致命武器是否可以減少戰爭帶給人類的恐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