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傳承玉墜
最後一幅是一個中年漢子。正舉著一柄鑄造錘夾住一柄劍器在火上炙烤著。總共十幅圖畫,似乎在敘述著什麼。又似乎隻是記錄著一些曾經生的事情,山洪地火,燃木煉金。
不知道過了多少時間,武風行隻對第一幅畫有著隱隱的感覺,其它的則是一無所獲,沒有強求,武風行用心將這十幅圖記下,之前他父親武鐵瑛本來想將十幅圖畫出來給他看,可是卻怎麼都描繪不出來那其中的神韻來,所以隻能讓他親自來看。反正來這裏他享有全族特殊優待的,這特權連他武鐵瑛這族長都無緣享受!
來到那天道十圖麵前,武風行的目光有些古怪地看著麵前的十副圖,如果他沒有看錯的話,這十副圖記載的,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至理。“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
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Ⅱ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潤燥流津,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也。”這是武風行記憶中他曾經讀過的一本前朝李虛中寫的易學書對於五行相生的理解。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鄉上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武風行口中喃喃道,這是《百中經》五行生克的口訣中,關於五行相生及反克的部分,同時,這天道十圖的前五幅圖,也正記載了五行相生之理。而後五幅圖,武風行凝神望去,卻是記載了五行相克的道理。
不過,這五行生克十圖究竟哪裏與武道有關?武風行百思不得其解。這明明講的是五行生克的道理,先輩們怎麼就硬是從這上麵悟出了武功來?說心裏話,從第一幅開始,武風行就覺得這些圖完全是在描述記載人類繁衍過程的神話傳說以及曆史進程,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理解……
武功其實就是人類在繁衍過程中對抗自然求生存的不斷與自然搏鬥中積累總結出來的,後來對大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有把這些理解加入到武術裏麵去,從而形成的武功的理論依據,因為每個人對大自然的理解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他們就各自給自己的武功賦予了不同的內涵!武功本身就是有兩部分組成的,就是形態和意境!
想通了這些,武風行突然覺得豁然開朗起來,他對浮雕上的理解又進了一大步。像他這樣在這麼段時間內就有所得的人,武家曆代以來都很少見,真不愧是武家百年來資質第一的天才人物啊,要不是因為他資質太好,恐怕就是他老爹是族長也別想像現在這樣想什麼時候來參悟浮雕就什麼時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