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5分:你的雙重性格隻是幫助你在現實生活中打滾,尤其是在你的工作環境中,是不容你將自己真正的看法表達出來,所以雙重性格對你來說,絕對稱不上一種負擔,反而可以說給你帶來了不少方便。不過,盡管帶著雙重性格會給你帶來不少方便,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理所當然,也不要為了少惹麻煩,而將自己越陷越深。
36分以上:你討厭別人有雙重性格,不管對方是有心還是無意,你都認為應該把人最真實的一麵呈現出來,所以表現在日常生活裏的你,是個剛直的人,盡管你知道真實的自己有多麼醜陋,你都有勇氣去麵對,而且有能力改變過來,所以除非客觀環境不容你有這樣的性格,否則以你這種個性,做什麼都可以成功。可以這樣說,你簡直是人中極品,世間少有。
你是否富有幽默感
想知道你是朋友中的開心果嗎?快快將你的選擇填在括號中,你就知道你的幽默感有幾分啦!
1、當你一腳踩住落在地上的一粒葡萄,葡萄會說什麼呢?
“什麼也不說,它還獻出一點酒。”
A、非常有趣。
B、感覺一般。
C、毫無興趣。
2、——什麼東西又黑又白又紅?
——一匹害羞的斑馬。
A、有趣極了。
B、沒什麼特別。
C、十分無聊。
3、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在彌留之際,喃喃地問:“答案是什麼?答案是什麼?”他的學生們聽見了,聳聳肩說:“問題是什麼?”
A、妙趣橫生。
B、一般化。
C、索然無味。
4、一群科學家研製出一台絕頂聰明的計算機。他決定向它提出一個終極問題:“上帝存在嗎?”計算機高速運行起來,嗒嗒作響,指示燈閃閃爍爍,最後結果顯示出來了:“你猜。”
A、十分有趣。
B、感覺一般。
C、毫無興趣。
5、一個新上任的青年軍官要在車站打電話,翻遍所有的口袋也找不到零錢,於是四處張望有沒有人能幫忙。終於有一位老兵過來,年輕軍官問他:“你有10便士零錢嗎?”“等等,”老兵回答,並把手伸進口袋,“我找找看。”“難道你不知道對軍官該怎樣說話嗎?”年輕軍官生氣地說,“現在讓我們重新開始。你有10便士零錢嗎?”“沒有,長官!”老兵迅速地回答。
A、特別可笑。
B、一般化。
C、毫不動人。
6、一名獲得許多學術榮譽的博士決定出發尋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哲學家,請教“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可是沒有人能回答他。繼續流浪多年以後,他從一個神秘的印度教徒口中知道,有位在山頂上做永恒沉思的智者能回答這個問題。他立即出發了。他進行了最為艱苦、極為危險的攀登,最後,精疲力盡、渾身傷痕地來到智者的洞穴。這位蒼老、瘦弱的智者靜靜地轉向他,從年輕人蒼白眉宇中已經知道了他的問題。他點點頭,用充滿慈祥的聲音說:“生活,是一條河。”“一條河?”這位尋訪者都快急瘋了,“一條河!!這是大學二年級的哲學思辯!我早就知道了!你怎麼能說生活是一條河!”“你的意思是,”這位智者有點驚慌,“你的意思是——它不是?”
A、很有趣味。
B、感覺一般。
C、沒有一點意思。
7、有位醫生信奉這樣的格言:心理醫生永遠不要向病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一天,有位病人來了,他們做了如下的談話:
病人:“我今天痛苦極了。”
醫生:“你感到沮喪。”
病人:“是的,我恨所有人,也恨自己。”
醫生:“你不愛任何人。”
病人:“我完全沒指望了。真想從那個窗戶跳下去,結束這一切。”
醫生:“你是想自殺。”
這時病人站起來衝向窗戶,並且跳下去了。醫生不慌不忙,往外看了一下,說:“撲嗵!”
A、意趣盎然。
B、感覺平靜。
C、沒什麼意思。
8、一個黑人小女孩塗了滿臉白色奶油,跑到她母親麵前叫道:“媽媽,你看!”她媽媽惱火地說:“把你臉上那些東西弄掉!”她去找父親,也是同樣態度。她傷心地到洗漱室,嘟噥道;“我不過才變白5分鍾就已經讓兩個黑鬼氣憤了。”
A、非常好笑。
B、一般化。
C、毫無興趣。
9、一個老猶太人快死了,他的家人圍在床邊,老人用微弱的聲音說:“撒拉在這兒嗎?”“在,親愛的。”他的妻子抽泣著。“莫裏斯在嗎?”“在,爸爸。”他兒子回答說。“朱蒂絲在這兒嗎?”“在,爸爸。”女兒回答。“哎呀!”他呻吟道,“那誰在照管商店呢?”
A、特別可笑。
B、沒什麼特別。
C、味同嚼蠟。
10、——我們沒有在上海見過嗎?
——沒有,我從未去過上海。
——我也沒有,那一定是另外兩個人了。
A、太可笑了。
B、不十分好笑。
C、一點兒也不好笑。
11、病人:“幫幫忙,大夫,我害怕失去記憶力。”
醫生:“嗯,你這種擔心有多久了?”
病人:“什麼擔心?”
A、非常有趣。
B、一般。
C、索然無味。
12、“婦女解放?真是太好了。不過,你想讓你妹妹快點嫁人嗎?”
A、相當好笑。
B、感覺一般。
C、一點也不可笑。
13、有位盲人牽著一條狗走進一家商店,他揪住狗耳朵把它拎高,然後把它在頭頂上來回晃動。一個夥計急忙趕來說:“先生,需要幫忙?”盲人回答:“不,謝謝,我正在四處張望呢。”
A、相當有趣。
B、很一般。
C、毫無趣味。
14、一個小孩請教父親“惱怒”是什麼意思。父親說如果他樂意可以給他演示一下。父親讓孩子在電話旁聽著,然後隨後手按一個號碼。有人接電話,說:“你好。”“你好,”父親愉快地說:“請找陳先生聽電話。”
“對不起,”那邊回答,“你打錯了。”
父親掛上電話,馬上又撥了同一號碼。那邊的人又說:“你好。”
父親同樣愉快地問:“能否找一下陳先生?”那邊的先生說:“我說,你找錯了。”
他掛了電話,然後又按了號。“我可以找一個陳先生嗎?”
“見鬼,我告訴你打錯了!”
“爸爸!”小孩嚷到,“這是惱怒嗎?”
“不是,兒子,這隻是惱火。耐心點。”他又撥了一遍。
“喂!”那邊的聲音已經氣得發抖。“我可以和陳先生講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