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3)

第十二章

《重定增廣》

注釋

①農工與商賈,皆宜敦五倫:農,耕夫。工,有技藝的工人。商,商人,特指行商。賈,指設肆售貨的商人。敦,篤厚。五倫,《孟子·滕文公》:“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②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幼鴉有銜食反哺母鴉的情義,羊羔懂得跪下來接受母乳的恩情。

③莫待丁蘭刻木祀:丁蘭,孝人名。元朝郭居敬《二十四孝》載:“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恩,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④祗(zhī) 緣花底鶯聲巧,遂使天邊雁影分:緣,因為。鶯聲,比喻妻妾的巧言巧語。雁,比喻兄弟。隻因為家裏的妻妾的巧言挑撥,才使手足兄弟情誼疏遠。

⑤蓬戶:草屋。

⑥結納:結交。儀文:禮節。略:疏慢。

⑦群居守口,獨坐防心:和大家一起生活的時候要言語謹慎,自己一個人獨處時要收斂自己的心思。

⑧易漲易退小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山溪的水容易漲滿也容易消退,小人的心容易變化,反複無常。

⑨鑊(huò) :油鍋。

⑩北邙(mánɡ) :指北邙山。塚:墳墓。玉壘:即玉壘山。

擇婿觀頭角,娶女妨幽貞:選擇女婿時要看他是否頂平額寬,娶媳婦要觀察她是否安靜正派。

朱門:富貴家。餓殍:餓死者。白屋:貧民家。公卿:三公六卿,指做大官。

甲第:很大的宅第。勝概:盛大。

綺羅:指穿綢緞衣服的人。

薄技:手藝。

千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諸侯大國地方百裏,出車千乘,稱千乘之國。《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千乘之國”之說。朱熹注:“乘,車數。千乘之國,諸侯之國。”

方寸:指心。

遏(è) :止住。三大欲:即孔子所謂三戒,即戒色、戒鬥、戒得。語出《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伐:自我誇耀。《史記·遊俠列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不自是而露才,不輕試以悻(xìnɡ) 功:不要自以為是而顯露自己的才華,不輕舉妄動而僥幸邀功。悻,僥幸。

煦:溫暖。乏:缺乏,少。煢獨:無依無靠的人。

聲妓晚景從良,半世之煙花無礙:樂妓晚年能夠做一個賢良的婦人,以前的放蕩生活也不會妨礙她晚年的生活。

妍媸(yán chī) :美好和醜惡。歐陽修《洛陽牡丹圖》詩:“今花雖新我未識,未信與舊誰妍媸。”

三省:省,反省。《論語·學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四知:《後漢書·楊震傳》:“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無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進德修業……便墮危機”句:一個進修德業追求真理的人,必須要有像木石般堅定不移的意誌,如果一旦自誇自擂,便會掉入欲念的境地;一個濟助世人治理國家的人,必須有像行腳僧那樣淡泊名利的誌趣,如果一旦有了貪戀之心,便會掉入危險境地。雲水:禪稱行腳僧為雲水,無掛無礙,有如行雲流水一般。

穿窬(yú) :挖牆洞,指行竊。《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炮:用火烤。著:筷子。齏:切成細末的醃菜。

殂(cú) :死。

端:正。蒙:蒙童。《小學》:書名。宋朱熹、劉子澄編。共六卷,分內外篇。內篇包括《立拗》、《明倫》、《敬身》和《稽古》,外篇包括《嘉言》和《善行》。初:開始。

乖:巧。呆:癡愚。

琅□(gān):傳說中的珠樹。江淹《雜體詩·嵇中散言誌》:“朝食琅□實,夕飲玉池津。”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經過瓜田不要彎身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舉手弄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懷疑。

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好撐船:將軍、宰相、公侯的心胸是很寬闊的,就好像他們的頭頂可以跑馬,肚裏麵可以撐船一樣。

“情欲意識屬妄心。……而後正氣調”句:所有的七情六欲的意念活動都是妄想的,如果能夠完全消除這些擾人的妄念,真正的本心就會顯現。心高氣傲自以為不同凡響的人,其實都是利用矯飾的言行來虛張聲勢,如果能夠製伏這股浮誇的邪氣,心中的浩然正氣就可以伸張出來。

諤諤(è) :直言爭辯的樣子。《史記·商君列傳》:“千夫之諾諾,不若一士之諤諤。”唯唯:隨順而行的樣子。《詩·齊風·敝笱》:“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貧窮時沒有富人贈送金錢,但病了卻有高人告訴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