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內在一個如此複雜的技術領域到達了世界級水平!這令我感到瞠目結舌,而我隨後飛往深圳,參觀了這家在1988年建立的私人企業。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和老板給我介紹了企業,並分析了長處和短處。“西門子係統”,他說,“還比較穩定,而我們的名字雖然還沒有在世界打響,但是政府扶持我們。尤其是,我們的研發水平並不低於西門子,但是費用卻少得多。”隨後,他對那謙虛的介紹補充了一句話,一下子說明了那鼓勵華為創造出如此驚人成就的動力,那就是:“這三個中國生產企業名詞的第一個字一起構成了大中華!”
現在,圍繞著移動電話基本設備如基礎發射台、中轉係統、手機等的競爭戰役已經打響了。在移動電話方麵,中國到2002年中期以1.9億的用戶上升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按照市場研究所IDC的預計,到2005年時,用戶將翻一番達到3.2億。依然像在興建固定通訊網絡那樣,國際上的大型電訊設備集團公司此刻在移動通訊設施方麵大顯身手。在基礎發射台以及中轉係統設施方麵有愛立信、西門子、諾基亞;在手機方麵有諾基亞、摩托羅拉和有一定距離的西門子。而純粹的中國生產企業也再一次以富有成果的增長速度進入了市場:華為在基礎設施生產方麵以及手機生產方麵,有一支由11家企業組成的精銳部隊,4年後,也就是到了2005年,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會是一幅什麼樣的境況?
類似於移動電話這樣的快速爆炸性發展的還有因特網。到2002年,中國因特網用戶增長到4000萬。在因特網的光纖輸送線方麵,華為已經衝到前麵,並且已經在路由器和轉換係統方麵開始對思科發動攻勢。
華為正行進在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的進程中。它正在進軍歐、美市場,而且已經在美國建立了它的第一家子公司。2001年時,其營業額達到24億美元。尤其是,當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電訊集團公司,當朗訊科技、阿爾卡特由於銷售額下降被迫為保持生存而掙紮的時候,華為在2002年上半年把自己的國際銷售額增大了210%。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市龍崗區阪田新建的生產廠,是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通訊設備生產基地,其中還包括一個巨大的研發實驗室。其中85%的員工都是大學畢業生(學士或者碩士)。華為創始者任正非曾經是一位軍官,現在持有企業5%的股份,估計擁有5億美金的資產。
按照在西方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中國出口計算機硬件,印度出口軟件。但是,中國已經顯示,決不會把整個利潤豐厚的軟件出口出讓給印度。自2000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鼓勵下,中國的軟件工業以30~40%的增長率在迅速發展。而這些發展主要是由那些現在正準備進入股票市場的私人企業創造的。當前經濟的衰退卻為矽穀帶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機。它使得大批富有經驗的中國軟件工程技術人員返回中國,同時每年從國內的高校還有5萬名軟件工程師畢業。
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也處在領導地位。在此方麵,中國也給那些年輕、有為、富於敬業精神的科學家以很高的待遇、名譽。在綠色生物技術領域,動、植物基因改變在中國應用相當廣泛,在研究方麵,中國僅落後於美國,應該屬於世界第二名。與歐洲相反的是,在富於樂觀主義的中國,沒有人阻止對動植物基因改變的實驗。
令中國感到自豪的是,終於在航空航天領域並列美國成為第二名。1999年11月20日,中國發射了自己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州一號,以“長征”運載火箭把它送入宇宙。這艘宇宙飛船是無人飛船。隨後的2001年和2002年3月份,第二次無人宇宙飛船試飛。到2005年,要發送第一艘載人飛船,而且到2010年要登上月球。也許在21世紀中葉,如果信息社會已經著手於建立通向宇宙空間之路,而且與月球、火星取得了聯係、並且登了上去,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也在其中,這一點絕對不同於歐洲。
一方麵,中國經濟的大部分還處在低發展水平下,而且以落後的技術和低生產力進行生產;而另一方麵,尤其是在中國形成了大型的現代藝術都市、高度現代和知識密集型工業。也不同於歐洲的是,對進步的信任、崇尚在中國是沒有終止的。“高技術”這個富有魔力的名詞對社會精英們在思想和行為方麵的吸引力並不亞於對政府的吸引力。
這個思想的核心早在鄧小平時代開始時就已經形成。那是在1980年,當時美國的未來學者阿爾文?托普勒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預言: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由於它擁有足夠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因此有可能跨越工業社會的過渡階段,而從農業社會直接進入信息社會。那時,中國領導人就把托普勒的這本書作為經濟管理幹部的必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