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新定義商業以優化管理2(1 / 3)

第六章重新定義商業以優化管理2

開明企業的評判準則

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的發展狀況可能是這樣的:人們能夠生活在不同的動機層次下。換一種方式來說,他們能夠適應高層次的生活,也可以適應低層次的生活;能夠在原始叢林式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也可以在開明社會中擁有充分的財富,基本需求獲得滿足,過著較高水平的生活,而且開始思考藝術的本質或數學等方麵的意義。

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判斷生活的動機水平。例如,我們可以從員工感興趣的笑話中判斷他的生活層次。生活在低層次需求的人,就會對不友善的或殘酷的笑話感興趣。例如一位老婦人被狗咬,城中一位笨蛋被其他小孩搶劫。然而林肯型的幽默——具有哲學性和教育性——會讓人們會心一笑而非捧腹大笑,這種故意或征服毫無關係,而且這種高層次的幽默不是生活在低層次需求的人所能理解的。

這種投射實驗也可以被視為動機層次的一種研究方法。在這種測驗中,人們通過各種症狀和表達行為判斷人們的動機層次。通過羅夏測驗,我們可以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和願望。已獲得滿足的基本需求容易被員工所遺忘,或自意識層麵中消失,至少就意識層麵而言,獲得滿足的基本需求已不存在。因此員工所希望和追求的會是動機層次中的更高層部分。基本需求雖然獲得滿足,但是更高層次的需求還未成為可能,因此員工仍未想到,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羅夏測驗得知;此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夢的解析來判斷。

我的想法是,抱怨的層次——一位員工需求和希望的生活層次——可以說明人的生活處於怎樣的狀況;如果有人仔細研究組織內抱怨的程度,就可以做為測量企業健康程度的標準,特別是如果有足夠的案例可供參考的話,將會更有效用。

在獨裁叢林式管理中工作的員工,恐懼和饑餓是他們麵臨的客觀事實,這就決定工作的選擇、老板的行事做風、員工對殘暴的順從等等。這些員工的抱怨源自於基本需求的無法滿足。他們抱怨寒冷潮濕的天氣、疾病、殘破的房屋等等基本的生活需求。

當然,在工業社會,如果還有人提出這類的抱怨,就表示該企業的管理製度真的非常差勁,組織的需求層次非常低。一般的工業環境中,已經很少會聽到這一類低級的抱怨。就積極的角度而言,這些抱怨代表他們擺脫現狀的一種希望和需求。打個比方說,墨西哥的員工可能會抱怨安全問題——被無故解雇,不知道工作能維持多久,無法擬定家庭預算。他也許會抱怨缺乏工作安全感,抱怨廠長的專橫,以及為保住工作犧牲尊嚴。以上這些抱怨就是我所謂的低層次抱怨,是基於安全或生理需求,亦是人類對於非正式社會團體的歸屬需求。

較高層次的需求表現在尊重和自尊的層次上,涉及的內容包括尊嚴,自動自發,自尊以及他人尊敬,希望有價值,期望自己的成就得到他人的讚美、報酬和認可。此種水平的抱怨多半起因於尊嚴的失落,或是自尊和名望受到威脅。

至於超層次抱怨,則與自我實現生活中的超越性動機有關,我們可以歸結為存在價值的一部分。這些對完美、正義、善、真等價值的超越需求,使得他們會抱怨組織沒有效率,特別是又在不影響他們的荷包時。實際上,他們所抱怨的是對所處世界的不完美的評論,這不是自私的抱怨,而是一種非個人性、利他性的哲學式思考或建議,他也許會抱怨無法知道全部的事實,無法順暢地溝通。

這種對真相和誠實的完美追求,已經達到超越需求的層次,不再是基本的需求,擁有此種抱怨水平的人,過著高水平的生活。生活在憤世嫉俗、充滿小偷與暴君的社會裏,絕不可能產生此種層次的抱怨。對正義的不滿也是一種超需求抱怨,在管理良好的工作場所中,常可見到這類的抱怨。他們常常抱怨不公的情形,即使會影響員工的財務也一樣。另一種超需求抱怨,就是對於善行未能獲得獎賞,惡行卻獲得獎賞的情形,感到不滿。

現在歸納一下,以上所說的這一切都強烈地暗示了人類會不斷地抱怨。沒有所謂的伊甸園、天堂,或是極樂土,即使有也隻是瞬間發生,稍縱即逝。當人們獲得滿足後,就會產生其他的需求。因此關於人類天性有最高限度的說法,是毫無意義的。這種說法認為超過最高限度後,就沒有進步的可能。我們很難想像百萬年來人類會有如此進步的發展。人們不斷地追求幸福,得到之後,也許會獲得短暫的滿足,但是久而久之習慣之後,就會逐漸淡忘,開始尋求更高層的幸福。人們認為任何事都可以比現在更完美,這就像是不停地追求未來的永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