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新定義商業以優化管理3(2 / 3)

類似的情況在企業界也時常發生。當企業建造一座工廠,從獨裁管理和低層需求,邁向一個高層需求和民主開明的管理政策之前,必須走一些過場,開過無數次的董事會議,並與員工充分溝通。每一項步驟都是必要的。我們可以這麼說,任何改進工業的偉大任務,都是由許許多多瑣碎的小事所構成,沒有完成這些小事以前,是不可能形成所謂的偉大任務。

尤其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講,他們總是守株待兔,等著“偉大”的任務從天而降,等待他們覺得有價值、有愛國意義的任務,才會滿懷熱誠地做這些工作。他們真的很願意把自己奉獻給國家,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是卻不願意為自己的國家洗盤子,或是做一些影印之類的小工作。我們有必要讓他們認識到,所謂的愛國主義、民主改革和社會變革,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我們必須清楚所有工作的最終目標或價值,確定所有的方式都能達到最後正確的目標。例如在戰爭時期,愛國不僅僅表現在上戰場,挖掘山洞、釘鐵絲、削馬鈴薯皮、擦洗地板,或是做一些很卑微的粗重工作,也是愛國的表現。大家都可以意識到,做這些小事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打勝仗。在和平年代,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從小事做起,從基本做起。

我們不應該期待有偉大的領導者出現,或者可以顧全每個方麵或承擔每一件事的人。沒有一個人有全部的知識,或是同時在所有的地方進行社會變革的工作。一位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所有優秀的專家和理論學者集合起來,協調彼此的差異,共同組成一個表現優良的集體。

社會變革必須分工,也就是說,這項工作需要不同專長的人共同執行,每一個人都與他人同等重要。每一種性格、每一種技能、每一種才華、每一種天賦都是有用的,也是社會變革的先決條件。因此化學家必須尊重社會學家,因為兩者都是必要的。司機、清潔人員、店員、接線生和打字員等,每一個人都是必要的。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都能做出應有的貢獻,沒有領導者與追隨者之分。在理想的社會變革情況下,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並盡力達成共同的目標。每一個人都是將軍,每一種技能都是必要的。因此,社會中的每一個員工都必須願意做任何一件事,並且為自己的貢獻感到自豪。

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健康的自私。理論上,每一種性格、每一種人都是有用而且必要的,因為他有自己的專長,可以做別人無法做的事,因此,他獨特的貢獻就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他必須認清自己,知道本身有什麼樣的才能以及天賦,找到自己特殊的定位——在此領域中他的表現優於其他人。這種健康的行為可以讓我們同時具有利他與自私的性格。換另一個方式說,自私是我們進行社會變革時,最具利他性的行為(如果我們小心謹慎地定義這兩個字的意義的話)。

如果有人問最具利他性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的最好方法,那麼最佳答案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最佳位置,然後馬上行動。我們可以做得最好的事是自我實現、自我充實、享受生產、樂在工作,這是存在心理學或綜效中,超越自私與利他對立關係的最好例證。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我們做得最好的事,能讓我們產生最大的樂趣和滿足,對社會貢獻最大,讓我們感覺自己是高尚的事。

如果我們了解上述所言,就明白所有人是在同一條戰線上、同一個團體裏,擁有共同的目標,我們不僅欣賞自己所能做出的成功,更應該對他人的貢獻充滿感激之情,我們必須更能欣賞其他人與我們特長的不同。如果健壯型體質的人數不夠,像我一樣屬於瘦弱體質的人就必須執行健壯體質的人該做的事,但是我的體質屬於瘦弱型,因此無法做得很好,而且我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所以,如果社會上有健壯體質的人,我會非常感謝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做好我所不喜歡的工作。

同樣的,如果男性與女性能夠了解彼此相互需要,就能真心愛對方,並心甘情願地與對方合作。男人應該由衷感激世上存在著女人這種動物,並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女人也應該感激世上存在著男人。同樣,律師也應該感激這世界上有醫師的存在,醫師也應該感謝世界上有機械師的存在。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我們甚至也會感激這世上有低能兒的存在(而且對他們付出感情),感激有願意收垃圾的人、做清潔工作的人,願意做單純體力工作的人,以及願意做我們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在這種同事情誼的背景之下,敵對以及競爭的觀念必須重新定義。

也許有人會意識到,有一個團體擁有比較強烈的同事情誼,那就是科學家。他們的法律、規則以及做事的方法,可以成為其他人的範例。科學的分工非常精密,而且具備深刻的同事情誼。但是當我們仔細分析過後,就會發現情況可能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完美。敵對、競爭和相互排斥的心態仍存在,尊敬與輕視的差別待遇仍存在。有些物理學家認為生物學不是科學,不值得尊敬;有些社會學家認為工程師隻是一些把弄玩具的小男孩,做不出什麼大事——在了解以上的信心論述之前,必須根除類似的消極心態。人們必須了解綜效的意義,以及超越對立的重要。

每一個人必須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說,每一份工作都有誌願者。每一個人必須找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放入社會之中,並有自己的定位,包括特有的才華、能力、技巧、價值和責任等。當然他可以尋求指導員、人力資源工作者和臨床心理醫師的協助,了解自己,了解社會的經濟需求。但是最後的決定權在個人本身,除非情況特殊。

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約束、認真工作、完全發揮個人才華與能力的必要。這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好多年輕人在成長和自我實現等方麵存在著偏見。愈來愈多過於依賴、過於放縱、隻會誇誇其談、性格被動的人,將自我實現解釋為“等待靈感的降臨”,他們等著事情發生,等著某個高峰體驗出現,自然而然、毫不費力地告訴他們自己的命運和應該做的事。任何可以自行實現的事對這些自我放縱的人來說,都是令人歡喜的。

從原則的角度而言,這顯然是終極的真理,但它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是客觀事實。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是很艱難的事,也可能令人厭煩(雖然有些人能夠理解,這是通過對員工使命的全心投入,邁向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過程)。年輕人的態度可能來自於父母親,他們的父母或長輩不喜歡幹涉他人的行為,讓他們自由發展,自行下定決心找到自己。在這種情形之下,某些心誌堅定、才華橫溢、擁有理想的人,比起那些個性被動、意誌模糊而衝動的人,會有較佳的表現。

我們應該堅決抵製這種隻會坐著等待事情發生,在等待中無所事事,不好好訓練、練習、培養自己才能的哲學。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證明紀律的好處、放縱的壞處、挫折的好處、努力的好處、挑戰的好處,等等。我們有嚴謹的理論和實驗證明,自我實現的人都是努力工作的人,他們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並認同這份工作和事業。當然,這代表著父母親教育和行為獲得改進。這種教育方式與親子教育方式有所抵觸,父母以小孩為中心,滿足他的所有願望,害怕拒絕小孩會傷害他。

社會變革與傳統的永久性、固定性和最終性改革不同,它是實驗性的,而且存在任何修正的可能。因為知識會不斷地積累,而且我們所知道的遠比我們所應知道的要少得多;過早的確定和過份的自信不僅不恰當,也不符合科學精神。所有的科學原則,尤其是剛起步的科學,都適用於社會變革原則。

約翰·杜威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不同於過去那些激昂暴烈、酷愛戰爭的革命者。我們必須具備滲透性的、深層的科學態度,將每項建議視為一項假設或實驗,必須經過再三的測試與確認,假定這些建議有可能是錯的;即使執行成效良好,我們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新的或是難以預料的問題。

也許可用我們社會的富足作為例子,這是人類幾世紀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它不僅帶來人性高度發展的可能,更為人類帶來立即的幸福。富足的社會具備各項美德、優勢,但也產生許多不可思議的問題、不好的結果和可怕的陷阱。我們應該以更明確的方式說明科學的實驗態度。例如,如果依據足夠的證據,我們相信改進算術教學方法是達到社會變革的必要因素,對於這種想法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其中之一就是,相信有一個人擁有天賦的靈感,對整件事非常地確定、很果斷,他自認為這是可行的,對於那些持懷疑態度或反對意見的人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