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夫見了這位特殊的病人,也無法使甲魚鬆口。除非解剖甲魚,但這樣甲魚會掙紮,會越咬越緊。

後來,還是住院的一位農民想了一個辦法,很快就使甲魚鬆了口,不再咬住鼻子了。

這位農民想的是什麼辦法呢?辦法很簡單,他端起一隻盛滿水的臉盆,讓這位旅客把臉連同甲魚一起浸入水中。隻半分鍾後,甲魚鬆口了,旅客解脫了出來。

一般人不能解決的問題,經過專門培養的醫生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卻讓這位農民一下子就解決了,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他靠的是經驗。他根據經驗知道甲魚不能在水中久留,需要浮出水麵呼吸,現在把甲魚放在水裏,甲魚需要呼吸,隻有鬆口才行。這位老農的動腦就是用了經驗總結法思考的。

(二)

那麼,怎樣才能使用好這一方法呢?

第一,必須時時注意經驗積累,哪怕是點滴的經驗,這樣才能運用經驗產生解決問題的妙法來。

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公司請來了本公司所有工程師進行會診,查了四個多月沒有結果,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生產進度。無可奈何之下,福特公司又從一家小公司請來了一位移居美國的德國科學家斯特曼斯進行會診。

斯特曼斯在電機旁搭了個帳篷,聚精會神地在帳篷內躺了兩天,仔細地傾聽電機的聲音。然後,他走出帳篷,默默地登上梯子,對電機進行了測量,最後在電機某處畫了一條線。他對公司經理說:“打開電機,把作記號處的線圈去掉17圈,電機就可以正常運轉了。”公司經理半信半疑地照此辦理了,電機果然恢複了正常,人們對此讚歎不已:“神效!神效!斯特曼斯是個奇才!”

福特公司對他佩服之至,給了他一萬美元的高額報酬。不僅如此,福特公司總裁更是慕才若渴,想盡一切辦法,終於把他招聘到公司中任職。

斯特曼斯有什麼本領?除了深厚紮實的專業知識,更主要的是他有著豐富的經驗。這種經驗決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在平時不斷總結、不斷積累的結果。

第二,還要善於學習別人的經驗,才有可能擴大自身的經驗。

在東太湖中的一個小島上,有一個馴狗有術、帶狗叼鱉的老漢,他每日獲利50多元,是遠近聞名的生財有道的新聞人物。

他在太湖邊上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對鱉進行長期觀察,找到了老鱉“掠灘”的規律。每逢產卵或驕陽如熾時,鱉便爬上岸來。於陰涼處吹風、透氣、納涼。有時為爭一塊“風水寶地”,眾鱉竟簇在一起,甚至疊起羅漢來。太湖邊蘆葦茂密,沼澤地連綿不絕,給捕鱉者帶來極大的不便,更何況,老鱉感覺靈敏,稍有動靜,便立即逃之夭夭。

於是,老漢想了一個辦法,訓練了一隻小狗,使小狗成了捕鱉的能手。他訓練的方法是選擇一隻優質小狗,飼養於一個不深的洞中,留有出氣洞,小狗進洞後,先不喂食,任其饑餓,每日三次在洞口上風處,薰鱉殼、鱉骨,再以鱉湯拌飯供食。如此反複進行三四次,小狗便對鱉有了強烈的興趣,一聞到鱉的氣味便立即上前。在捕捉過程中,再不斷教小狗各種技巧和方法。這樣小狗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那麼,老漢的這種訓練小狗的方法是他自己創造的嗎?不是。原來在他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是一個捕鱉能手。這也就是說,老漢所以能成為能手,有別人(父親)的經驗在裏麵。他正是善於吸收別人的經驗,又結合了自己多年的捕鱉經驗,再加以發揮,才得以成為捕鱉能手的。

幻想訓練法

(一)

美國的奧運女星格裏菲思,不久前到日本,風靡整個東洋島國。

格裏菲思在漢城奧運會上鋒芒畢露。她的100米短跑創造了10秒49的世界紀錄,令世界各國女將望塵莫及。

在日本期間,格裏菲思接受采訪,暢談了她的成功之道。她強調說,她並非是一名天生的運動員。她的成功,十分之九靠努力,隻有十分之一是靠天賦。她說,她在比賽前總要閉上眼睛禱告。其實,她不單是禱告,而是進行“幻想訓練”。

她說:“我在自己的腦海中,想像一幕幕賽跑的畫麵。想像自己跑在最前麵,把其他選手遠遠地拋在後麵。”格裏菲思成功的秘訣,就是幻想訓練法,又叫精神顯像法。

幻想訓練法是通過想像將對手或問題展現在自己的腦海中並幻想著如何對付它們以及獲勝後的情景的一種動腦方法。如當一個運動員在比賽前或在臨睡前在腦海中幻想出自己的對手,進而幻想如何與對手進行比賽,這時他(她)用的就是幻想訓練法。

幻想訓練法,是20世紀30年代德國精神病學家舒斯特所創立的,也是一種訓練大腦右半球和左半球功能協調的方法。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肯定自己的成績,或想像著自己已經獲得了勝利、解決了某個問題,並發出暗示:“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緊張離開我!”“鎮定,鎮定!”“我準行!”“我已經獲得了成功!”……注意在發暗示時不能出聲,隻是默念,同時要均勻地腹式呼吸,即用腹部來連動呼吸。

第二階段是在頭腦裏像放電影一樣,進行“幻術”。如怎樣和對方進行比賽,戰況起伏怎樣,勝負得失如何,臨場應變如何及觀眾反應等等,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在頭腦中進行想像。

譬如,居住在未來居住區的王剛先生臨時出差,在出差地點接到了妻子的電話:“你大概把家裏信箱的鑰匙帶走了吧?”正如他妻子所說的,王剛先生因走時匆忙忘了應把信箱鑰匙放在家裏。他接到電話後立即用快信把鑰匙寄了回來。

妻子接到他打回來的電話,說:“你這人真是個大笨蛋。”請問,他妻子為什麼這樣說?

如想回答這個問題,你不妨運用過電影式的幻想法,閉上眼睛想想王剛先生寄回的鑰匙的命運:信被送到郵局,郵局人員將信分撿,按地區分裝進一個個大郵袋裏,送上了飛機。下了飛機後,信又被送到了未來居住區的郵局,郵遞員又將信裝進了王剛先生家的信箱。結果怎麼樣呢?王剛的妻子沒有鑰匙,仍然開不了信箱,更為糟糕的是,這下子連鑰匙也關進了信箱裏,隻好把信箱撬開了。所以王剛的妻子要說他是個大笨蛋。王剛先生如果也會用幻想法來過一遍“電影”,將整個要解決的問題及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全過程想一想,恐怕他就不會幹出這種蠢事了。

幻想訓練法在國外用途十分廣泛。它不僅應用於訓練運動員,而且用來治療精神緊張或壓抑症,甚至在文藝表演中也應用這種方法。而有些發明家,為了有效地進行發明創造,也經常使用。在我國,這種方法還沒有得到普及。其實,這種方法和我國的自我反省法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不過自我反省法以反省和檢討自己的錯誤為主,反省的內容已經成為過去,而幻想訓練法隻是以想像為主,想像的內容尚未發生。

這種方法在各行各業中都可以運用。比如一個新教師,如何把課教好,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在前一天晚上臨睡前,把明天要上的課在頭腦中放電影——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效果會如何,學生的活動有哪些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一些反應等,都可以進行想像。

對於學生,這種方法也十分有用。比如有些學生成績比較差,最好用這種方法。首先樹立信心。其次,在頭腦中過電影,想像如何克服難點等。

(二)

在應用幻想訓練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根據格裏菲思的觀點,要注意下列三點:

第一,想像中畫麵的主人翁一定要是自己,是實行者,而不是看人比賽的觀眾。這就是說,這種方法有很大的排他性,不適合別人,隻適合自己。

第二,想像中的畫麵不可模糊,不可中斷。這就是說,這種方法中的想像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應是抽象的。一幅幅的畫麵,應是首尾相連的,清清楚楚的,而且從開頭到結束一氣嗬成,不能中斷。

第三,做到第二點以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理想的自己,一個高於自己的“我”。然後,把這個理想的自己,與實際的自我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改進缺點,最後獲得成功。

以上三點,實際上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我的出現→我的具體想像活動→找出差距→克服缺點獲得成功。

這個過程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二是要充分想像。想像要越具體越好,要構成畫麵。

美國一位喉癌患者,癌瘤幾乎阻塞了咽喉,每天隻能喝一點果汁,醫生斷言他隻能活一個月了。後來患者遇到一位精神心理學家,建議病人用“想像療法”試試。於是,他按照精神心理學家的囑咐,每天靜坐在床上,排除雜念,想像自己體內的白血球成了驍勇的戰士,一起集中到咽喉處將惡魔一個個殺死。一年之後,癌瘤竟奇跡般地消失了。

所以,在某種情況下,應用和推廣幻想訓練法是十分有用和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