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災害自救主題活動

第八單元災害自救主題活動活動對象

活動對象為城市中小學生。城市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憂患意識淡薄,安全話題、危機意識、自救常識對於他們就顯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這一契機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增長自然災害方方麵麵的知識。通過親曆親為,他們的憂患意識得到增強,關愛他人、互幫互助的優秀道德品質得到了完善;麵對危機,鎮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質已經形成。

活動背景

2008年,對於我們中華名族來說是一個不幸的一年,雪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使我們華夏兒女飽受痛苦。中小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相對缺乏,對於突發的自然災害驚慌失措,往往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核心就是實踐,教師敢於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地去學、自主地去做,更要善於把他們帶入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善於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在與學生共同完成的《自然災害與我》主題活動中,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直接體驗,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在實踐中快樂成長。

情感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並增強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態度;

2.培養並提高學生防患於未然的危機和憂患意識;

3.完善學生關愛他人、互幫互助的優秀道德品質;

4.引導學生樹立麵對危機,鎮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質。

知識目標

1.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和走訪,了解有關常見自然災害的基本常識;

2.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了解自然災害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3.知道並掌握麵對常見自然災害應采取的安全措施和自救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麵對突發災害,能夠正確處理的能力;

2.通過調查研究、收集走訪、彙報展示等活動,培養並提高學生綜合研究、溝通表達的能力;

3.通過模擬訓練,形成並提高學生良好的自救互助能力。

活動準備

1.在課間主動和學生交流,了解最近同學們經常交談的話題是什麼?

2.教師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汶川地震),及時抓住契機,征集主題活動內容。

3.和學生廣泛交流意見,結合班級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意見初步確定主題活動方向。

活動過程

導入階段

1.課堂上,大家圍繞“自然災害”開展集體討論,各組提交並介紹本組在此課題中想要了解和探究的內容。

2.教師將同學們提交的問題彙總,引導全體同學了解本次活動的調查研究內容並正式確定活動主題。

3.教師指導學生將大家想要著手調查研究的問題進行合理分類。

(1)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2)自然災害發生前有預兆、有規律,能預警嗎?

(3)曆史上,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當災害突然發生時,人類應該如何麵對?

(5)在災害發生之後,人類應該如何自救、互助?

(6)我國最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是什麼?

(7)如果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突發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怎麼辦?

(8)人類能控製和避免自然災害嗎?

(9)自然災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4.各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確定選題,教師引導協調。(經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後,選擇某一方麵的內容作為本組研究子課題)

5.以本組選題為本研究小組命名,小組成員圍繞本組選題,設計調查研究步驟及方案。

(1)災害類別組

(2)災難危害組

(3)災害成因組

(4)災害防禦組

(5)自救互助組

(6)深圳專案組

(7)災害事件組

學生選題主要基於各自興趣,在組長的組織下一個小組基本可以達到意見統一。但也有一些小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這時老師就要引導成員之間加強溝通、協作。還有一些選題得到了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小組的關注,教師也可以積極鼓勵幾個小組同時對同一選題進行調查研究,並提議通過激勵機製調動學生更好地參與。本次選題中的“自救互助”子課題就被三個小組同時選中,分別探究。

調查研究階段

1.各小組介紹本組研究方案,其他小組的成員給予評價。

2.各研究小組完善各自研究方案,教師在各組進行詳細了解並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3.各組開始調查、研究、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