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12.知識是最大的財富

知識就是財富,誰掌握了知識,運用了知識,誰就具備了獲得財富的資本。

福特少年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裏當店員,周薪隻有2美元。他自幼好學,尤其對機械方麵的書籍更是著迷。因此,他每星期都花掉生活費來買書,孜孜不倦地研讀,從未間斷。當他和布蘭都小姐結婚時,隻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而已,其他值錢的東西則一無所有;但他已擁有了比金錢更寶貴、更有價值的機械知識。

幾年後,福特的父親給他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棟房屋。如果他未研讀機械方麵的雜誌書籍,終其一生,也許隻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農夫而已。但“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已具有豐富機械知識、胸懷大誌的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此時,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便助他開創出一番大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積蓄金錢雖好,但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經營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13.建個”百寶囊”

托爾斯泰是俄國的大文豪,他常常幽默地對別人講,他有一個貯藏萬物的“百寶囊”。他的“百寶囊”是什麼呢?就是筆記本。他從來不離開他的“百寶囊”,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從中變幻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形象。為了描寫1813年戰爭時期的俄國社會風氣,他翻閱摘抄了70多種、包含幾百卷的曆史著作,連他自己的家也變成了一個藏書萬卷的圖書館。

無獨有偶,被人們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俄國作家契訶夫,也有一個“百寶囊”,他還向人介紹說他的“百寶囊”裏有“整整100個題材”。

我國大作家老舍先生的“百寶囊”裏儲存著人物的語言、性格、外貌……寫作時需要什麼就到這個“囊”裏去找,可方便呢!

14.三個旅行者

三個旅行者早上出門時,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有拿。

晚上歸來,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於是,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麼會沒有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問拿傘的旅行者:“為什麼你淋濕了而沒有摔傷呢?”拿傘的旅行者說:“下雨的時候,我很高興有先見之明,撐開傘在雨中大膽地走,衣服還是濕了不少;泥濘難行的地方,因為沒有拐杖,所以小心翼翼,就沒有跌跤。”

然後,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沒有淋濕而摔傷了呢?”拿拐杖的說:“下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帶雨傘,便找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你們的失誤就在於你們有憑借的優勢,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15.承擔起生命的職責

一隻雄雞已經年老,當它奄奄一息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它對守候在身旁的孩子說:“孩子,我已經不行了,從今以後,每天早晨呼喚太陽的職責,要由你來承擔了。”

少年雄雞點點頭,傷心地注視著慢慢閉上了眼睛的父親。

第二天一早,少年雄雞飛上穀倉的屋頂。它臉朝東方,放開喉嚨啼叫。但是,它發出來的卻是一種缺乏力量的、時斷時續的嘎嘎聲。

這天太陽沒有升起,烏雲布滿天空,淅淅瀝瀝的毛毛細雨下個不停。飼養場上的所有動物都氣壞了,跑來責怪少年雄雞。

“真是倒黴透了!”豬叫道。

“我們需要陽光!”羊也叫起來。

“雄雞,你必須啼叫得更響一些!”公牛說,“太陽離我們有9300萬英裏遠,你的叫聲那麼細小,它能聽得見嗎?”

少年雄雞被大家說得很難過,它決心一定要練好自己的本領,給家族爭光。過了幾天,少年雄雞又一早就飛上穀倉的屋頂。它放開喉嚨大聲啼叫,這次發出的啼鳴聲非常洪亮,在雄雞啼鳴史上是空前的。

“吵死人了!”豬說。

“耳朵都要被震破了!”羊叫道。

“頭都要聽炸了!”公牛抱怨說。

“對不起,”少年雄雞說,“但是我是在盡自己的職責。”

它心裏充滿了自豪感,它看見了,在那遙遠的東方,一輪紅日正從叢林後麵冉冉升起。

16.善於融會貫通

萊納斯·鮑林是美國著名的理論化學家,他在進入俄勒岡農學院後就非常珍惜所獲得的學習機會,勤奮刻苦地學習,決不輕易浪費一分一秒,總是如饑似渴地吮吸著各方麵所需的知識營養。

鮑林認為:課本上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係,課後必須要花時間去整理、總結。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可以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他在學習中十分注意提煉升華,舉一反三,力求深刻理解諸多學科的定義、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和區別。每學習一個專題,他就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麵、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係統化、規律化、結構化。他說:“這樣運用起來才能連貫暢通,思維活躍。”最後正是他的這些好習慣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17.奇怪的考核

有一家公司的技術研發部需要補充一名普通員工和一名經理。消息在報紙上刊登後,報名應聘普通員工的人非常踴躍。

公司把前來應聘的人安排在會議室,分三天做三次考核。

第一次考試,名校畢業的小胡便以99分的好成績排在第一。一位姓李的女孩以95分的成績排在第二。

第二次考試試卷一發下來,小胡感到納悶,試題竟然和第一次的完全一樣!一開始他認為發錯了試卷。但監考人員一再強調,試卷沒有發錯。既然試卷沒有發錯,小胡也懶得去想,自信地把筆一揮,還不到考試規定時間的一半,試卷便填滿了。小胡把試卷一交,其他應聘的人也陸陸續續地把試卷交了上去。人人臉上都春風得意,顯然,個個都認為自己勝券在握。

第二次考試考分一出來,小胡仍以99分的成績排在第一。而那位交卷最晚的女孩小李以98分的成績排在第二。

第三天,準時進行第三次考試。

“這次該不會再拿同樣的題目給我們考吧?”進考場前,小胡這樣想。

試卷一發下來,考場上頓時開了鍋,因為試卷和前兩次完全一樣!

“請安靜,安靜!大家聽我說,這次考題和前兩次一樣,都是公司的安排。公司怎麼要求,我們就怎麼執行,如果有誰覺得這種考核辦法不合理,你可以放下試卷,我們隨時放你出考場。”

監考人員把桌子拍得“啪啪”直響。

眾人一看招聘人員非常嚴肅,隻好老老實實低下頭答卷。

這次考試更省事兒,絕大部分考生和小胡一樣,根本用不著看考題,“刷刷刷”就直接把前兩次的答案給搬上去了。

不到半個鍾頭,整個考場都空了。隻有那位小李仍托腮拍腦,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時而修改,時而補充,直到收卷鈴響,才把答卷交了上去。

第三次考分出來,小胡長長舒了一口氣。他仍以99分的成績排在第一。不過這次沒有獨占鼇頭。小李這次也以99分的好成績和他並列第一。但小胡一點兒也不擔心被她擠下來。

第四天,錄用榜一公布,小胡傻眼了:上麵隻有小李的名字,其他人都落選了。

小胡當時就找到人力資源部辦公室,他顯得異常激動,理直氣壯地質問道:“我三次都考了99分,為什麼不錄用我,而錄用了前兩次考分都低於我的考生呢?你們這種考核公平嗎?”

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笑嗬嗬地凝視著小胡,直到他心平氣和,才開口說話:“胡先生,我們的確很欣賞你的考分。但我們公司並沒有向外許諾,誰考最高分就錄用誰。考分的高低對我們來說的確是錄用職員的一個依據,我們正是根據考分來錄用員工的。不過,雖然你次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樣、一成未變。如果我們公司也像你答題一樣,總用同一種思維模式去經營,能擺脫被淘汰的命運嗎?我們需要的職員不僅要有才華,更應該懂得反思,善於反思、善於發現紕漏的人才能夠進步,職員有進步公司才能有發展。我們公司之所以三次用同一張試卷對你們進行考核,不僅僅是考你們的知識,也在考你們的反思能力。因此,你未能被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