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豹卻決心已定,任憑酈食其怎麼說也沒用。
酈食其隻得回稟劉邦。劉邦即命韓信為左丞相,和灌嬰、曹參統帥十萬大軍渡河攻打魏王。
魏王豹得知劉邦派兵來攻打的消息後,把重兵調集到蒲阪,封鎖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來到臨晉關,派人發現對岸全是魏兵,隻有上遊夏陽地方魏兵不多。於是就決定在夏陽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們隻有一百多隻,不夠用。韓信就派人砍伐木材,並去收買罌(小口大肚子的瓶子)。
灌嬰和曹參不明白韓信買罌的用意。
韓信解釋說:“我們渡河船隻有限,如果伐木造船勢必影響行期。我們可以做一些木罌:把幾十隻罌,排成長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繩子綁在一起,再用木頭夾。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載人啊。”灌嬰和曹參這才醒悟,就各自去忙著伐木購瓶了。幾天工夫,一切準備停當。
這一天,韓信命令灌嬰帶領一萬兵馬和一百隻船,在臨晉關黃河的對岸排開陣勢,假裝要渡河的樣子。魏王豹率領重兵虎視眈眈,嚴陣以待。誰料想,韓信和曹參卻偷偷地帶領大軍連夜把木罌運到了夏陽。
幾天的時間過去了,魏王豹並不見臨晉關對岸發兵,以為漢軍一時不敢渡河。正在這時,安邑守軍來報:韓信已攻下安邑,正向平陽方向攻過來。
魏王大驚。倉促領兵去阻擋,但是以木罌渡河的漢軍在安邑得手後,士氣更旺,一路勢如破竹,魏軍哪裏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臨晉關退去,灌嬰的兵馬卻趁臨晉關空虛之機,揮師渡過河來攻占了關口,也向平陽衝來。兩路夾擊,腹背受敵的魏王豹隻得下馬投降。韓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沒想到,不起眼的小瓶子,在戰爭中卻發揮了大作用。
97.糧車裏走出的士兵
公元679年,唐高宗派兵征討突厥,派單於都護蕭嗣業負責運送糧食,可是,沒想到,蕭嗣業的運糧軍隊走到半路上,就被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率領的一支軍隊包圍了,結果,多數唐軍被殺死,糧車被突厥劫走。
在第二年,唐高宗任命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前去征討突厥人。
裴行儉領兵來到朔州時,讓士兵拉來三百輛大車,又挑選了一千五百名手持大刀強弩的精兵,對他們說:“以前蕭嗣業的軍糧被突厥人搶劫去,所以兵敗。現在,突厥一定會故伎重施,我們這次要給敵人來個出其不意。”
說完,他就讓這些精兵藏進糧車之中,又讓一支部隊埋伏在糧車必定經過的險要之處,等待戰機。裴行儉假裝運送糧食,還是走蕭嗣業曾經兵敗的道路。
這時候,一支突厥的部隊遠遠望見唐軍的運糧車又到,心想:唐軍又送糧上門啦!於是,像去年一樣,率領軍對閃電般衝上前去。押車的都是老弱殘兵,一見來勢凶猛的突厥兵,故意驚慌地丟下“糧車”,掉頭就逃。
突厥兵截獲了糧食,都很高興。他們興高采烈地驅趕著“糧車”凱旋而歸。當他們來到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的時候,他們解開馬鞍,讓馬去喝水吃草。
突厥兵忍不住要看看自己的戰利品,於是就說:“我們來看看唐軍都給我們送來了什麼糧食。”
就在他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刀槍,準備去打開糧車的時候。糧車突然自己打開了,從車中突然跳出了一個個驍勇無比的唐軍。突厥軍沒有準備,大驚失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突厥正不知所措,唐軍卻一個個威猛無比,頃刻間,把突厥軍殺得潰不成軍。突厥軍見一時難以戰勝,就紛紛落荒而逃。可就在他們逃到險要之處的時候,突然伏殺四起,早已埋伏在路兩側的唐軍一下子都衝了出來,把突厥兵殺死大半。
突厥軍有了這次慘敗的教訓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去劫唐軍的運糧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