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形象可以長期保持並在勞動和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人們在勞動實踐中學會各種勞動技能,在體育運動中掌握各種運動技能以及其他領域的各種技巧動作,都必須依靠運動記憶。
(2)非運動記憶
指的是除了運動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形成的人類記憶。
按意識類型的分類
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誌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將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其中的“意”,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意識”,意識問題很複雜,我們在這裏將他解釋為“意誌性”和“目的性”,僅為了掌握。結合記憶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無意識記、無意回憶、有意識記和有意回憶四種。
(1)無意記憶的四個特征
①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
②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誌努力。
③沒有采取任何的記憶方法。
④記憶的自發性,並帶有片麵性。
(2)有意記憶的四個特征
①有預定的記憶目的和要求。
②需要做出記憶的意誌努力。
③需要做出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
④具有自控性和創造性。
(3)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的相互轉化
也就是說,無意記憶可以向有意記憶轉化,有意記憶也可以向無意記憶轉化。這些條件包括:
①實踐或認識任務的需要是兩者相互轉化的根本條件。
②信息強度的變化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③人的主觀處於何種狀態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④所掌握的記憶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轉化的必要條件。
⑤精神高度集中,然後思想放鬆,常常是有意記憶向無意記憶轉化的有利時機。
按照記憶材料的大腦半球分類
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左半球支配人體的右側,右半球支配人體的左側,大腦受傷會使它支配的那部分身體產生功能障礙。
(1)左半球記憶
左半球不僅是語言中樞,還能從事分析性的工作,例如邏輯推理、數學運算和寫作等。左半球傾向於按順序處理信息,負責記憶邏輯信息、語言信息。
(2)右半球記憶
右半球善於處理空間概念和識別麵孔、圖案、曲調、色彩,還擅長創造性的活動,習慣同時處理信息,負責記憶形象信息、藝術信息。
2.記憶在學習效率方麵的作用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知識信息可以在長時記憶中得到永久儲存,但由於人們的學習不能停止下來,人腦也處於不斷地對外來信息進行加工的狀態,學習材料之間會產生幹擾作用,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頭腦中的某些知識信息會出現難以提取的情況,也就是說會發生遺忘現象。
著名的記憶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以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用節省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量。由其實驗結果繪製成著名的艾賓浩斯曲線,這條曲線反映了遺忘的規律:學習後的不同時間裏保持量是不同的,剛學完時保持量最大,在學後的短時間內保持量急劇下降,然後保持量漸趨穩定地下降,最後接近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幾乎不再遺忘了。
艾賓浩斯通過實驗所提出的這條遺忘規律成為現代記憶研究的基礎。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遺忘?不同流派的心理學家對於遺忘原因有不同的解釋。衰退理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幹擾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之故。
一旦排除了這些幹擾,記憶就能夠恢複;提取失敗理論認為,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尋,那麼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動機性遺忘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推出意識之外,因為它們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損於自我。總之,遺忘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如果不通過進一步的學習進行充分鞏固,並隨後進行充分複習,是會很快被遺忘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對學習效果的保持。如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有關記憶的規律,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來防止遺忘,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那麼如何提高學習和保持的效率,下麵介紹一些具有普遍意義和廣泛應用價值的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心象化
當對象不在麵前時,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的形象稱為心象。例如,讀著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頭腦中會浮現出哈姆雷特的心象;讀著曹雪芹的《紅樓夢》,在頭腦中會出現林黛玉、賈寶玉的心象。美國學者哈拉裏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把要記的材料同視覺心象聯係起來進行記憶,視覺心象越清晰,記憶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