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4
14.緊張狀態的自我調節方法
學習、工作與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大大加劇了人們的緊張狀態。當人的緊張狀態達到一定的強度,超過人的生理,心理負荷的時候,往往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現在要討論的是,采取什麼樣的自我調節措施,可以緩解人的過度緊張狀態,以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對這個問題,國內外學者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且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麵,便概括地向讀者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認知調整
人的過度緊張狀態,通常是由於內在的精神壓力造成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求勝心理,過高的期待水準等等,都在無形中助長著人的精神壓力。因此,要想緩解人的過度緊張狀態,首先必須對個人的認知過程加以調整。
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無論辦什麼事,確定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都應當留有充分的餘地,做兩手打算,這樣才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切不可看得太悲觀,要從挫折中看到光明,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對個人的認識需貴有自知之明,既不失於自卑,也不盲目自信,更不無端自傲,這對於保持心態的穩定十分重要。在競爭的問題上,最重要的是同自己競爭,而不單單是同別人爭高低、比輸贏。隻要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同個人的過去比,有所長進,有所提高,就應當視為成績,為之高興,為之振奮。
總之,認知調整的關鍵,是把個人的認識置於現實的土壤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能夠用全麵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對待自己,認識別人,這是擺脫心理壓力,緩解精神緊張的根本。
放鬆訓練
這是采用肌肉鬆弛技術逐步緩解身心緊張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最初為美國學者雅各布森首創,現在已風靡全世界。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副主任鄭日昌教授,采用放鬆訓練技術,幫助高考的學生減輕考試壓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他應用實踐也證明;放鬆訓練有助於增強機體的能量水準,緩解情緒緊張,消除身心疲勞,增進工作效率,因而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自我調節方法。
放鬆訓練的基本步驟是: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則,先從腳趾肌肉的放鬆開始,然後依次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背部肌肉的放鬆、肩部肌肉的放鬆、臂部肌肉的放鬆、頸部肌肉的放鬆,最後進行頭部肌肉的放鬆。整套放鬆訓練,每進行一次約需30分鍾左右。
在進行放鬆訓練時應當注意:訓練用的房間要盡可能保持安靜,所坐的椅子或沙發要大小合宜,舒服適用,整個放鬆過程中,切忌吸煙、吃零食等多餘動作,練習時間以午飯後一小時或晚間臨睡前為宜,放鬆訓練必須堅持幾周或數月,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其間一定不要間斷,以防功虧一簣。
娛樂休息
娛樂休息是緩解緊張狀態不可缺少的方法與措施。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人夜以繼日地將精力集中於某項工作,弦繃得太緊,一時一刻得不到放鬆。這樣做,在短期內尚可維持,長此以往則必定會因過度緊張而精疲力竭,甚至還有可能誘發疾病。所以,一個真正會工作的人,既懂得時間的重要,又深曉休息的意義,將這二者有機地結合,恰是心理健康的“訣竅”之一。我國東晉時的道教理論家、醫學家葛洪認為,“勞而不休則蹶,精用而不已則竭。”美國當代著名的實業家福特,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隻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沒有刹車的汽車,極其危險。而不知工作的人,則和沒有引擎的汽車一樣,沒有絲毫用處。”願這兩句名言,能給那些終日勞作不肯休息的同誌以啟迪和告誡。
15.如何控製心理的“壓力閥”
如果總是抱怨現代生活的壓力太大,自己快被“逼瘋”了,請立刻停止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心理的“壓力閥”就操在自己手上,是我們而不是別人在控製給自己“加壓”還是“減壓”。在同樣的負擔下,誰的心理和身體更健康,取決於誰更善於控製這些“壓力閥”。我們會發現,能保持健康是一種才能。
情緒管理
對情緒的處理有三種方式:壓抑、放任和恰當地表達。前兩種是“加壓”的方式。“減壓”的方式就是恰當地表達情緒。
對問題的態度
遇到問題是繞開走、拖拉、依賴他人、猶豫不決還是勇敢麵對、立即行動?前麵的選擇在短時間內可以減輕自己的壓力感,後麵的選擇是長遠的減壓方法。
對自我的態度
我們可以選擇自信、自尊或自卑的態度。自信的態度是“我能行”,它讓我們很少擔憂、懷疑、猶豫不決,讓我們更可能成功;自尊的態度是“我知道自己的價值”,它讓我們不必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為別人的批評感到憤怒或惶恐不安;自卑的態度是“我無能為力”、“我是受害者”、“我比不上別人”、“我毫無價值”,它讓人麵對問題時回避和擔憂、壓抑自己的情緒,抱怨和牢騷,自我孤立、內疚……顯然,自卑的態度會給自己“加壓”。
對他人的態度
合作、分享、互愛、互相尊重的態度可以讓自己獲得他人的讚許,關心、支持、幫助和愛,自我中心將導致社會適應及人際關係上的重大壓力。自我中心有不同的類型:
(1)自我重要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大包大攬,耗盡崩潰。
(2)自戀型(“誰也比不上我”)。控製、指責、攻擊他人,被他人孤立。
(3)焦慮型(“別人都盯著我的毛病”)。退縮、依賴、害怕失敗,結果是失敗、受傷害。
(4)虛榮型(“看著我”)。輕浮、淺薄、虛偽,令人厭煩。
目標和時間管理
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能夠產生滿足感、控製感,減少心理衝突,減少壓力。
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過高,使自己想“我必須成功”,“我必須出名”。這些想法就是給自己“加壓”。“減壓”的想法:“我盡力而為”,“我樂在追求的過程中”。
思維方式
主觀、片麵、絕對化地評價事物,要麼給自己帶來壞情緒,要麼使自己產生過分誇大的自我意識。
生活方式
休息、飲食、娛樂、運動都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方式。
16.女教師如何擺脫健康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