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6.學校教學管理製度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實現教師高水平,教學高質量,辦學有特色,就必須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紮實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動,特製定學校教研活動製度:

(1)學期初,教務處須根據學校工作計劃製訂學校的教研計劃,學科教研組要製訂組的教研工作計劃和活動安排。要求具體詳實,切實可行、嚴禁形式化、任務性、應付檢查。

(2)每月召開一次教研組長會議,教研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兩周定時活動一次。按照活動計劃研究材料,討論新課程標準,說課做課評課,試卷分析,研究科研課題,教學經驗交流等等。杜絕走過場、熬時間,要落實到實處。有詳細活動記錄。

(3)建立各學科師徒隊伍,組織新老掛鉤,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幫助新老師熟悉業務,協助老教師總結教學經驗。

(4)“四課活動”經常化。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次彙報課,每學科搞一次研究課,學校組織一次優質課評選,組織一次觀摩課。力爭每學期都能湧現出新的教學能手。

(5)同年級同學科要堅持集體備課(詳細要求令附),在每位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分析重點難點,切磋教學方法,探討雙基訓練和能力培養。

(6)教研組要詳實記載每次教研活動的情況,及時向教務處報告工作,反饋教師的意見和要求,以便於領導改進工作。

(7)學期末,教研組和教導處要寫好教研工作總結,教師要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教研論文和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存入學校業務檔案。教導處要整理編輯論文集交流或推薦到報刊、出版社發表。對教科研有突出成績的個人或教研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7.教學常規管理製度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必須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主要指教學秩序、教學環節、教學評價、教學科研與教學改革四個方麵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開展教學研究、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學校教育任務的保證。

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要求

(1)各教研組、全體教師應認真學習有關各學科的《課程標準》,經常對照,做好自查,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標準和要求,規範教師的教學工作。

(2)各教研組及全體教師,每學期初都應根據學校對教學工作提出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認真製訂教學工作計劃,落實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各項措施,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切實實施計劃,期末認真做好總結。

(3)全體教師必須認真地抓好教學過程的六個基本環節。

備課:各教研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集體備課製度,每兩周由教研組長組織一次活動,每堂課前都要認真寫好教案(新教師一定要寫詳案),充分做好教學的各項準備。不上無準備課,杜絕不備課、無教案進教室上課現象,提倡各學科教師利用網絡收集備課資料,拓展備課內容。教導處每周檢查一次,不合要求的每次扣0.1分。

上課:教師應嚴格按課表上課或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不得私自調課、停課或擅自改上自習課。帶教案上課,無教案上課每次扣0.1分。因公外出的教師,原則上應通過臨時調課完成自己的上課任務。因請假或其它原因需調課、停課者,須提前一天告知,經教導處批準;確實需臨時調課的,必須向教導處補辦手續。杜絕上課遲到或提前下課現象,教師要愛護學生,不譏諷、嘲笑和侮辱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