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夜裏能出太陽嗎
看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你也許認為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為夜裏是不會出太陽的。可是我國古書中卻記錄了許多夜裏出太陽的奇異天象。《漢書》中記錄了漢武帝延二年夏四月戊申,即公元前139年6月11日夜裏出太陽的事。《晉書》中記錄說,晉元帝大興元年十一月乙卯,即公元318年11月16日夜裏出太陽,高三丈,中間有綠紅色;另一古籍《江南通誌》中還指出,這天夜裏太陽出於南鬥方位。《建康誌》記錄說,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即公元520年10月25日夜裏,東方出太陽,呈現紅色。《嘉定縣誌》中有夜間出太陽的記錄: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554年5月23日二更之時,在西天出太陽,高萬丈,不久就落下去了;《吳縣誌》也記錄了這次夜裏出太陽的事。《海鹽縣誌》記錄道:清順治十年閨六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653年8月16日夜裏三更時,紅色的太陽出現在東北方,直徑一二尺,當月亮升起後不久,它就隱而不見了。
關於夜裏出太陽的事,不僅我國古書中有記載,外國文獻中也有記載,如有的文獻記載了公元163年意大利有過夜間出太陽的現象。
對於中外文獻中記載的夜裏出太陽的怪事,一些科學家予以否定並作出各種分析。
我國學者莊天山認為,夜裏出的“太陽”實際上是一種冕狀極光。太陽表麵不斷向外發出一束高速帶電粒子流,它們來到地球大氣層的高層,使大氣中粒子電離發光形成“極光”。極光有多種多樣,在條件適當時,射線結構的極光會成為一個邊緣不明顯的圓形發光體,叫“冕狀極光”,顏色是紅色的。人們很容易將紅色的冕狀極光誤認為是太陽。極光還會向東西方向漂移,且高度越大,速度越快,所以冕狀極光看上去也會有東升或西落的現象。
有些中外天文學家如迦尼、克勞密林和我國的朱文鑫認為,意大利夜間看到的“太陽”其實是哈雷慧星。他們是按哈雷慧星回歸周期推算的,可是查西歐文獻並沒有有關這方麵的明確記錄。
有些科學家認為,夜裏出“太陽”是一種對日照現象。據莫爾頓和布萊克韋爾、杜赫斯特等人觀測研究,春分和秋分前後,在和太陽位置相對的黃道附近,即在所謂的反日點上,會有輪廓不甚分明的圓形亮斑,呈暗紅色,這就是“對日照”。由於它很暗,所以月亮一出來,它就消隱了,但沒有月亮時,它的外形有點像太陽。
我國的張文樵則把夜裏的“太陽”解釋為古代的不明飛行物。
夜間出太陽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仍是個待解之謎。恒星顏色揭秘
讀者可能會問,我們看到的夜空中那些閃爍的星星不都是一種顏色嗎?其實,天上的星星不都是一個顏色。
細心的讀者一眼就看出恒星的顏色不一樣,有紅色、黃色、藍色和白色等,猶如五顏六色的明珠。恒星為什麼有多種多樣的誘人色彩呢?
你是否到煉鋼廠去參觀過:當鋼水在鋼爐裏的時候,由於溫度很高,它的顏色呈藍白色鋼水,出爐後隨著溫度的慢慢降低,它的顏色也變為白色,再變成黃色,再由黃變紅,最後變成黑色。可見,物體的顏色受物體溫度控製。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它們的不同顏色代表星體表麵溫度的不同。天體的溫度不同,它們發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從恒星光譜型我們已經知道,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溫度。一般說來,藍色恒星表麵溫度在25000℃以上,如參宿七、水委一、腹一(甲星)、十字架二(甲星)和軒轅十四等。白色恒星表麵溫度在11500~7700℃,如天狼星、織女星、牛郎星、北落師門和天津四等。黃色恒星表麵溫度在6000~5000℃,如五車二和南門二等。紅色恒星表麵溫度在3600~2600℃,如參宿四和心宿二等。
太陽的表麵溫度約6000℃,照理講,太陽應是一顆黃色的恒星,為什麼我們白天看見的太陽發出耀眼的白色呢?其實,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較近的緣故。如果有機會乘宇宙飛船到離太陽較遠的地方,你會發現,太陽將是一顆黃色的星星。而美麗的朝霞和晚霞綻放紅光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大氣對太陽光七種顏色中的紅光折射偏角最大的原因引起的。流星為何會發出聲音
天宇中傳來一聲尖利刺耳的聲音,然後一顆流星放射著金黃色的光芒,飛快地掠過長空消失了,時間隻有5秒鍾左右。這一現象令人驚奇。怎麼會先聽到聲音,然後才看到流星呢?
盡管許多人都認為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然而世界各地許多研究者積累的這類資料卻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