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工作者通過對鐵嶺縣所處地理位置和當天晚上天空狀況的分析,認定這種綠光屬於地光。地光是一種低層大氣發光現象。地光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有帶狀光、條狀光、片狀光、球狀光、火狀光和柱狀光等。地光的顏色也是五光十色的,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有。通常看見的地光有的藍裏帶白,很像電焊火花,非常刺眼;有的紅似朝霞,映滿天空;有的形如彩虹,五顏六色;有的猶如一條光帶,劃破長空;有的又似一團火球,或沿地翻滾,飄忽不定,或騰空而起,懸在半空。但綠色的地光還是極為罕見的。
地光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許多年來,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由於地光通常是在地震發生前後出現的,所以有人認為地光與地殼的組成有密切關係。高頻和低頻震波都有可能引起地光。
有的科學工作者認為,地殼中的岩石能夠產生很強的高壓電場,從而使空氣受激發光。
有人認為地光可能是由超聲波激發空氣而產生的。
有人指出,深層地下水的流動也可導致大地電流的產生從而引發地光。
還有人從大氣靜電場強度的變化和大氣中帶電離子濃度的變化來研究探討地光產生的原因。
也有人指出,地光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它的成因也絕不會是惟一的。
目前地光起因之說眾說紛紜,各持己見,還需要氣象專家繼續探究。岩石中的生物之謎
1835年修建倫敦——伯明翰鐵路時,考文垂有一段深4米的紅沙岩需搬移。當一塊紅沙岩被吊起裝車時,落地跌個粉碎,其中一塊碎石飛到車上,碎石上的一個凹窩裏有一個活著的蟾蜍。當蟾蜍剛露於空氣中時,其皮色呈深棕色,但10分鍾後變得近乎漆黑。這隻蟾蜍比其同類顯得小些,但很肥胖,看上去“受了壓迫”,正大口地喘氣,頭部好像受過傷。蟾蜍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放回凹窩裏,用泥土封住。盡管如此,它仍在4天後死去。
1818年,地質學家克拉克博士為尋找化石,挖洞至2英尺深時,在岩壁上發現一批海蠑螈的活化石,它們與當地生存的種群不同。其中有三隻保存得很好。克拉克小心地把它們從岩石上取下來,放在紙上,在陽光下曬,這種蠑螈居然活動起來。其中兩隻很快便死去了,第三隻卻看上去生命力很旺盛,克拉克把它放進水池,這小家夥很快便逃得無影無蹤了。
1851年,法國布盧瓦的一位工人從一塊重14磅的燧石中挖出一隻蟾蜍,人們發現蟾蜍在呼吸,並跳出凹窩想逃走。工人們把它逮住,連同凹窩送往當地的科學團體。在科學院裏,這隻蟾蜍連同燧石一起被安置在地下室的青苔床上。黑暗中,這小動物躺著,一動不動,一有光亮,它便想跑。如果把它放在燧石的邊緣,它便鑽回到自己的窩裏,把腿放在身體下麵,並特別留神那條初次移開燧石時受過輕傷的腿。
據科學斷定,約一億年前,世界最後一批翼手龍消失了。但修築聖迪茲——南希線鐵路時,一批法國工人在半亮的燧洞裏劈開一塊巨大的侏羅紀石灰岩,突然岩石中跑出一隻怪物。隻見這怪物伸了伸翅膀,深沉地嘎叫了幾聲,便倒在他們腳前死去。這隻翼長10.7英尺的動物的膜狀翼旁長有四條腿,似蝙蝠。長爪,嘴裏有兩排尖齒,皮似黑膠,厚且多脂。怪物立即被當地的一位學古生物的學生斷定為翼手龍。經考證,這怪物所躲藏的岩層與曆史上翼手龍活動的地層一致,那個禁固著這條飛龍達億年之久的石岩凹窩與它的身狀大小正好一樣。
岩石中存在著幾千萬年前活動物的報告屢見不鮮。但對這類現象的解釋眾說紛紜。一種比較科學的解釋是:岩石是堅實的,但仍有肉眼看不見的縫隙,可滲進水、空氣等,所以,在岩石中有可能存在著活動物。“死亡穀地”的可疑跡象
死亡穀地在哪裏?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約5000年前,這裏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後來才改名為摩亨佐·達羅(印度語“死亡穀地”的意思)。近幾年來,死亡穀地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原來,它的上空頻頻出現黑色陰影,陰影中影影綽綽還有不少人在晃動。
摩亨佐·達羅是怎樣成為死亡穀地的?這還得從古印度的敘事詩《摩訶婆羅多》所描述的大爆炸談起。
“空中響起幾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接著是一道耀眼的閃電。南邊天空一股火柱衝天而起,比太陽更耀眼的火光把天空割成兩半,空氣在劇烈燃燒,高溫使池塘裏的水沸騰了,煮熟的魚蝦從河底翻了起來。地麵上的一切東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物,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天火燒毀,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靜……”這就是《摩訶婆羅多》描繪的摩亨佐·達羅城遭到浩劫時的慘景。因為敘事詩完成於公元前1500年,而慘禍至少是在公元前3500年發生的,《摩訶婆羅多》隻可能是古籍抄本或再抄本。因此,有人對其中的描寫爆炸的細節一直感到懷疑。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班納吉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摩亨佐·達羅城遺址,這才初步查明了城市毀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