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冬季成為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呢?

大家不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冬季裏,當寒潮大風停止以後,在溫暖太陽的照耀下,天氣漸漸回暖,可是好景不長,常常第二次寒潮又接踵南下,氣溫重又猛降。如果把每天的平均氣溫依次點成曲線,那曲線的形狀就好比大海的波濤或是陡峻的群峰一般。可見,我國冬季所以特別冷,主要是因為冬季裏常常從北方刮來的寒潮冷空氣的緣故。如果沒有寒潮南下,氣溫達到緯圈平均水平,哈爾濱就可以暖得像徐州、鄭州一般,北京比南昌、長沙還要暖和,上海更溫暖得象無冬的南寧、廣州一樣了!

這些寒潮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們來自蘇聯的西伯利亞。有些寒潮還來自北冰洋畔,不過,它們也是要經過西伯利亞的。而西伯利亞正是北半球冬季中最冷的地方。北極圈上的維爾霍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地方,1月平均氣溫近-50℃,絕對最低氣溫低到過-72℃,這樣嚴寒的空氣刮到我國來(雖然一路上在高太陽和暖地麵的烘烤下,氣溫有所升高),當然就使我國東部地區成了同緯度上的低溫“冠軍”。但是,我國四川省西南和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季處在來自西南亞的幹暖西南西風氣流裏,氣候便十分溫暖:海拔1891米的昆明市1月平均氣溫高達78℃,它和東部同緯度上海拔隻有1167米,但卻處在寒潮冷氣流控製下的桂林(1月平均氣溫80℃)一樣溫暖;再如雲南省金沙江幹暖河穀中海拔1118米的元謀,1月氣溫高達155℃,卻比同緯度海拔僅185米的湖南林縣高出97℃之多……。可是,要知道在冬季中我國南方地區每升高1公裏氣溫平均要降低4~5℃之多。我國雨量知多少

在我國的氣象台站裏,都有一個直徑20厘米的雨量筒,有的還有自記的雨量計,用來測量雨量,大多數一天測量2次,2次相加的雨量稱為日雨量。把一個月和全年的日雨量相加就是這個月和這一年的總雨量。再對觀測以來各年(或月)的雨量進行平均,就是這個地方的年(或月)平均雨量。例如,上海的年平均雨量(簡稱年雨量)11285毫米,北京年雨量6829毫米。

我國各地的雨量主要是東從太平洋,南從印度洋和南海上來的夏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年雨量從東南向西北減少。大致淮河,漢水以南的南方地區年雨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東南沿海還普遍在2000毫米左右。大陸上雨量最多的地方,是西藏雅魯藏布江河穀中墨脫以南的巴昔卡,這裏麵迎潮濕的印度洋西南季風,1931~1960年30年平均年雨量高達44950毫米。但我國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省北部基隆港以南的火燒寮,這裏麵向從東海上來的潮濕東北季風,平均年雨量高達64890毫米,1912年甚至下了84090毫米之多!

不過,巴昔卡的雨季在夏天,火燒寮的雨季卻在冬天。巴昔卡7、8月份的雨量都超過800毫米,當然是大陸上氣象站中雨量最多的了(北京最多雨的7月份平均雨量也才2435毫米,上海最多雨的6月份平均雨量隻有178毫米)。不過,火燒寮年雨量雖多,分布卻較為均勻,因此月雨量的冠軍讓給了年雨量和巴昔卡相仿、但夏雨更加集中的台灣阿裏山氣象站了。阿裏山7月份平均雨量高達10440毫米,約占年雨量的四分之一。

我國年雨量最少的地區是西北內陸的吐魯番、塔裏木和柴達木等盆地。這裏大部分地區年雨量都在20毫米以下。例如塔裏木盆地東南緣的若羌年雨量156毫米,吐魯番盆地中的吐魯番160毫米,柴達木盆地中的冷湖154毫米,新疆東部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氣象站本世紀六十年代平均雨量隻有125毫米。我國年雨量最少的氣象站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隻有59毫米!不過幹旱地區雨量變化很大,平均年雨量隨資料年代而有顯著不同。例如若羌附近的且末,五十年代平均年雨量隻有9,2毫米,六十年代竟多至247毫米,1968年多到549毫米,而1960年又隻有36毫米。而且沙漠中一年的雨量往往主要是一場或幾場大雨所下的,例如,吐魯番1958年8月14日一場雨下了360毫米,相當於兩年多的雨量!

我國氣象部門規定,日雨量在50毫米以上稱為暴雨。這樣,我國30個省市都出現過暴雨,不過日雨量2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就隻有在東南部各省才有,日雨量超過400毫米的特大暴雨就很少了,東北隻有丹東地區曾經有過。大陸上罕見的最大兩場暴雨發生在1963年8月上旬太行山東坡和1975年8月上旬豫西山區東部這兩處,最大日雨量竟高達1000毫米左右。例如河北省石家莊地區內丘縣獐犭麼公社1963年8月4日日雨量950毫米,比平均年雨量多了一半;1975年8月受第3號台風影響,河南方城縣郭林7日日雨量達到了105476毫米,其中泌陽縣林莊從8月7日14時到8日2時的12小時中就下了9544毫米!這場大暴雨刷新了大陸上從1小時到3天的最大雨量記錄。

但是我國暴雨最大的地方,還是在雨量最多的台灣省。根據50年中71次台風暴雨統計,日雨量出現500毫米以上的就有32次59個測站,例如,阿裏山1104毫米,百新1248毫米,新寮1967年10月17日出現了日雨量1672米的全國記錄,已經相當接近於非洲印度洋中留尼旺島1870毫米的世界記錄了。“三大火爐”燒死人

重慶、武漢、南京一向是我國著名的夏季炎熱中心,向來有長江流域“三大火爐”之稱。它們的炎熱程度僅次於新疆的吐魯番。每年到7月盛夏時節,烈日當空,四野裏沒有一點風,溫度總在30℃以上,最熱時重慶達44℃,武漢達422℃,南京達43℃。到了夜晚,雖日落西山,炎暑仍然不消,不象上海,雖然白天很熱,但晚上卻有涼風消暑。這些地方即使有一點風,也是熱呼呼的,叫人感覺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