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知道]

一滴普通的雨點,大約由100萬個雲中的小水滴組成。雨點越大,降落的速度越快。

水蒸發可以變成水蒸氣,遇冷凝固可以變成冰。

“毫巴”是空氣壓力的單位。人們規定:每平方厘米受到1公斤的大氣壓力為“1巴”,“巴”的千分之一稱“毫巴”,一個標準大氣壓等於1013毫巴。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確定的嗎?

天氣預報說有小雨,可下了一場暴雨;有時,天氣預報說是中雨,卻淅淅瀝瀝下了一整天的小雨。為此,我們常迷惑不解。

原來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確定的。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水平地麵上的雨水深度,當然,這時雨水應該沒有蒸發、滲透或流失的現象。

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之內雨量小於10毫米,或者在12小時內雨量小於5毫米,稱為小雨;24小時內雨量達10~25毫米,或12小時內雨量達5~15毫米,稱為中雨;24小時內雨量達25~50毫米,或12小時內雨量達15~30毫米稱為大雨;24小時內雨量達50~100毫米,或12小時內雨量超過30毫米,稱為暴雨。

[我還想知道]

天空中的雲占整個天空的十分之二以下,是晴天;雲量超過天空的十分之八,是陰天;雲量在它們之間就是多雲天氣。

最大的雨點直徑有4毫米,但蒙蒙細雨小於05毫米。積雨雲中的電荷積累到一定量時

就會出現電閃雷鳴嗎?形成雷雨的雲在氣象上稱積雨雲。這種雲不是單一的雲,而是由許多雲朵組成的,這種積雨雲朵,從生成到消失大約隻有40分鍾。所以雷陣雨的時間一般都較短。而長時間的雷陣雨是由於隨著積雨雲朵的消失又生成新雲朵的緣故。

積雨雲帶有大量電荷,通常上端是正電荷,下端是負電荷,這樣地麵就會感應出大量的正電荷。當雲中的電荷積累到一定量時,雲與地麵間的絕緣層就會被擊穿,產生放電火花,這就是閃電。閃電使周圍空氣突然膨脹,造成隆隆的雷聲。

[我還想知道]

積雨雲裏是一團團雲團,既有猛烈上升的暖氣流,也有強烈下降的冷氣流。當冷氣流到達地麵後,會在地麵形成一個冷高壓,與周圍的暖空氣由高壓區域迅速流向低壓區域,形成大風。當大風過後,於是便下起雨來。

雷雨雲的範圍並不大,一般在10~30公裏之間。不在它的範圍內,就沒有雨了,而雷聲的傳播範圍比雷雨雲大得多,達到50~70公裏。這樣,不在它的範圍內又能聽到雷聲的地方,就會“幹打雷不下雨”了。酸雨因為對人類危害極大

而被稱為“空中死神”嗎?酸雨是指PH值低於56的雨、霧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酸雨含有硝酸、硫酸、鹽酸等酸性物質,有較大的腐蝕性,會嚴重地汙染環境,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空中死神”。

近些年,在世界許多地方下了酸雨,對農作物、森林、動物和人都造成了損害。酸雨連建築物也能腐蝕,連江河湖泊也能汙染。天上為什麼會下酸雨呢?當發電廠、冶煉廠、汽車尾氣、鍋爐和家庭的煙囪等將煙霧灰塵排放到空中以後,其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會因空氣潮濕變成硫酸和硝酸,同雨一起落到地麵,就成了酸雨。

最令人擔憂的是,酸雨對人體健康也有極大的危害,尤其是在形成硫酸霧的情況下,其微粒可侵入肺的深部組織,引起肺水腫和肺硬化等疾病,導致人的肺部和其他器官發生癌變。

[我還想知道]

據統計,中歐有100萬公頃的森林由於酸雨的危害而枯萎死亡,意大利的北部也有9000多公頃的森林因下了酸雨而死亡。

據調查,美國和加拿大僅在1980年一年內,因酸雨死亡的就有1500人之多。雷雨之後空氣中彌漫著少量

臭氧使空氣格外新鮮嗎?夏季,每當一陣雷雨過後,小朋友們都會走出房間享受空氣中泥土的芳香,感覺到這時的空氣格外新鮮。可你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傾盆大雨給空氣洗了個“淋浴”,把空氣中的那些流浪漢——灰塵,大部分都衝掉了;另一個原因是在閃電時,發生了一場化學變化——空氣中的一部分氧氣,變成了臭氧。濃的臭氧是淡藍色的,很臭,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臭氧有漂白與殺菌作用,稀薄的臭氧一點也不臭,反而會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雷雨後,空氣中就彌漫著少量的臭氧,因此它能淨化空氣,使空氣新鮮。

[我還想知道]

人們在發明塑料時,並沒有想到塑料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用過的塑料包裝袋廢棄後,往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分解掉。這就帶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遍地“白色垃圾”,生存環境遭到了汙染和破壞。

人們已研製出了各種新型的、可分解的“可降解塑料”。我國科研人員研製的“草纖維薄膜”,埋入土壤中8個月就可以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肥料。打雷是由於空氣迅速膨脹所致嗎?

春、夏兩季是雨水多發季節,並且伴隨著隆隆的雷聲和閃電,那麼雷是怎麼產生的呢?

原來,每當下雨時,天空中都會出現厚厚的積雨雲,這些雲層由於氣流的摩擦分別帶上正負不同的電荷,這些電荷聚集在雲層的兩端,並且隨雲層增厚不斷增加,當電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穿過雲層放電,當正負電荷中和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使空氣因迅速膨脹而發出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雷。

電荷穿過雲層放電時產生耀眼的光就是閃電,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但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100萬倍,所以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我還想知道]

兩種雲靠近,陰電和陽電互相吸引,產生的“放電現象”,就叫閃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打閃。

雷雨活動最劇烈的地方是赤道帶和熱帶,那裏雷雨出現的頻度最高,曆時最長,聲勢也最大。夏天下冰雹而不下雪是

因冰雹比雪重且下落速度快嗎?從春末到夏季,正是冰雹出現的季節。冰雹出現的範圍一般都較小,而且下冰雹的時間也很短。

冰雹大多發生在夏天。夏天,陽光強烈,地麵溫度高達幾十度,大量的水氣急劇上升,但空中的氣溫卻很低,將雲層裏的小水滴凍成冰晶,小冰晶變成大冰晶,大冰晶在雲層裏上下翻滾,裹上了層層冰的外衣,就形成了冰雹。冰雹比較重,下落的速度快,來不及溶化就落到地麵;雪花在空中形成後,飄落的速度慢,在夏天,地麵和低空的氣溫高,就將雪花化成雨滴,落到地麵的是雨而不是雪。這就是夏天下冰雹而不下雪的主要原因。

[我還想知道]

世界上冰雹最多的地方是肯尼亞的克裏省和南蒂地區,一年中有130天下冰雹。

1988年3月,印度摩拉達百降下的一次冰雹,導致200多人被砸死。這是人類曆史上極為罕見的一次冰雹災害。雪花呈六角形是因構成雪花的

冰晶的分子結構是六角形的嗎?冬天,尤其是寒冷地帶,常常會下雪。這是由於氣溫低於零度時雲層中的水蒸氣就會直接凝成極小的冰晶,這些冰晶隨著雲層中水氣不斷上升而慢慢長大成為雪花,當雪花大到一定程度時由於上升的氣流承受不住它的重量而落下來,這就是下雪。

雪花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十分美麗,但你仔細看看卻都是六角形,這是由於構成雪花的冰晶的分子結構是六角形。冬天,氣溫較低,空氣中水蒸汽直接凝結成白色冰晶。當冰晶下落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都往它身上粘,由於各個地方氣溫和水蒸氣含量不同,因而落下的雪花也各式各樣。

[我還想知道]

1964年3月3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下過一場罕見的閃光雪,仿佛點點燭光。

挪威下過一次黃雪,這是由於一種鬆樹的碎末卷向天空同水氣凝結成了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