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海底噴泉能產生淡水河之外,在流入海洋的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由於水量巨大,往往也能形成類似的淡水河。比如在非洲西海岸剛果河河口附近航行的船舶,雖然遠離大陸150千米,卻能在海洋裏汲取淡水。原來在海水下麵有一條寬闊的海底河穀,它是剛果河河槽的延伸。由於剛果河的流量和流域麵積均占世界第二位,每秒鍾流出的水竟有3.9萬多立方米。大量的淡水不斷沿著海底河槽向洋中湧來,所以就在海洋上形成了一片奇特的淡水區。前不久,人們在黑海西北部又發現了一處淡水區,其麵積約為900~1000平方米,由於它位於多瑙河口,人們推測它可能是多瑙河延伸造成的。

20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科學家在太平洋一個水域發現大片海底淡水。這種海底淡水不是海底泉水噴湧出的,也不是大河河口的延伸。科學家認為,這是降水積聚引起密度升高而造成的離子滲透現象。海底岩石中有水汽,沉到海底的降水中也有水汽。當沉入海底的降水團在水壓作用下密度升高被壓入海底岸石層時,水汽會產生異常高壓,海底仿佛處於沸騰狀態,淡化了的蒸汽水就會從海底不斷滲透出來,形成了一條海底淡水河。

中國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也有淡水存在。中國大陸架海底也蘊藏著淡水資源。1993年1月,浙江省廊泅附近海域就發現了海底淡水資源。鑽探結果證明,有8個砂層含淡水,單井出水量可達1000噸。這裏的淡水是長江古河道的延伸。這些淡水資源開發出來,可緩解海島淡水缺乏的狀況。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泉”。按用量標準最高的國家計算,每人每年需要1500~1800噸水。工業上生產1噸合成橡膠需要2500噸水,煉1噸鋼要100噸水。農業上生產1噸稻穀要5000噸水。無論工農業還是人類生活用水都必須是淡水。據估計2010年,世界淡水用量約為70年代的3倍多!

地球上總儲水量約13.6億立方千米,但其中97.5%為海洋鹹水,陸地上的淡水約占2.5%。淡水中又有約70%在南極、北極和雪山冰川,實際可利用的淡水隻占淡水總量的0.34%。加上河流汙染,實際能利用的淡水已出現危機。因此,開發利用海洋中的淡水資源已十分必要。20世紀60年代,美國地質學家就曾圍繞海洋淡水的勘察和利用向世界各國海洋學家提出報告。他們認為,開發海洋中的淡水資源要比海水淡化來得經濟。相信隨著陸地“水荒”的日趨加重,人們是不會讓大海中的淡水資源白白流掉的,海洋中的淡水資源也必將會得到充分的利用。

使人失蹤的島

有座使人失蹤的島位於加拿大,名為薩博島。這個小島方圓僅數英裏,但人們都稱它“惡魔島”。

薩博島之所以被稱為“惡魔島”,是因為最近300年來,這座島周圍的海麵簡直成了災禍之地,前後大約有大小五百餘艘船隻,在那裏莫名其妙地失去控製而沉沒在北大西洋底,共有水手、乘客、漁民一萬餘人葬身魚腹。據有幸逃生的人形容:當船隻挨近“惡魔島”時,人們便會聽見令人心悸的哭聲或呻吟聲,有時還會看見一艘模樣恐怖的“鬼船”在迷霧中急駛而來,這時,船隻便會猶如陷入漩渦而失控,加拿大海運局的專家也告誡國內外的船隻:“惡魔島”實際上是比“惡名遠揚”的百慕大三角洲更可怕的地方,不要輕易接近它。但“惡魔島”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海水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可稱為是一個水球,在它的表麵上有大約四分之三的麵積是海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多的海水是從哪裏來的呢?

起初,人們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原本就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便攜帶有這部分水。隨著地球的不斷變化,這些起初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貯存於礦物和岩石中的水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譬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有大量的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據此,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氣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天體地質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鄰中,無論是距太陽較近的金星和水星,還是距太陽更遠一些的火星,甚至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得天獨厚,擁有如此多的水。科學家們對此說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隕冰因摩擦生熱轉化成彗星水。

有的學者認為,金星、火星和月球上原先也有水,但是由於月球和火星質量太小,引力太小,致使原有的水全部逃逸;火星表麵溫度又太高,也無法維持水的存在。地球由於條件適中,就使原有的水能夠長期保存下來。不能從地球近鄰目前的貧水狀態來推論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

我國學者董妙生提出“大自然存在多四季規律”的假說。按此假說,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億年間,生物圈曾數次周期性地從地球轉移到另一個星球,又周期性地像候鳥回歸那樣循環到地球上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海水的數度幹涸與高漲。用此假說,正可以解決以往“天外來水”說和“地球固有”說都未能解決的難題。

但是,海水到底來自何方,科學的根據並不充足,因此,海水的發源處仍是一個謎。

珊瑚島是如何形成的

珊瑚島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令許多人向往前去一遊,它擁有人類的寶貴財富,擁有豐富的熱帶生物資源,另外還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磷礦和鋁土礦。但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珊瑚島的成因,通常認為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在熱帶、亞熱帶淺海區的海底,生活著很多小型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分泌出鈣質的外骨骼,像小房子一樣來保持著自己柔弱的身體。當珊瑚蟲死亡後,它們的子孫們能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遺骨上”繼續繁殖下去,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石灰質的珊瑚叢,發展壯大為珊瑚島。根據珊瑚島的形狀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

然而,科學家發現,珊瑚蟲最好的生活條件是深度在六十米以內的熱帶淺海,但海洋的深度常常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珊瑚蟲不可能直接在那麼深的海底生活和造礁。那麼,美麗的珊瑚島,特別是那些形狀奇特的環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936年,達爾文在東印度洋的可可島考察時,提出了關於火山島下沉造成環礁的假說。

地質學家戴利提出“冰川控製論”的解釋。認為是冰期過後,海水溫度回升,海洋環境適宜珊瑚蟲的大量繁殖,並在一些島嶼和大陸邊緣的台地上迅速生長起來。隨著海平麵逐漸上升,珊瑚礁也跟著向上發展,環礁和堡礁也從台地邊緣上增長起來。

20世紀60年代以後,板塊學說認為,板塊移動引起火山島的沉降,在沉降過程中環礁逐漸形成。

1974年,科學家普爾迪提出珊瑚島主要是由早期岩溶作用造成,而不是珊瑚蟲生長的結果。

關於珊瑚島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但科學的事實根據都不充足,有待科學做進一步與深入的研究。

海洋巨蟒是什麼動物

1817年8月,所羅門·阿連船長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麵上親眼看到了“海巨蟒”。他回憶說“當時有個怪物,很像一條巨蟒,在離港口130米的地方遊來遊去。這個怪獸長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它的頭像響尾蛇,和馬頭大小差不多。它在水麵上緩慢地遊動著,一會兒繞著圈遊,一會兒又直著身子遊。忽然,巨蟒豎直鑽進海底不見了,過了一會兒又從180米遠的海麵上出現。”

同船的瑪休·伽夫涅、達尼埃爾·伽夫涅兄弟倆和奧嗄斯金·維巴3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釣時,也看到了巨蟒。瑪休還在離巨蟒20米開外的地方用步槍朝它開了幾槍。他講述當時的情形時說:“我離它有20米遠。我端起槍,瞄準怪物的頭部,扣響了扳機。憑我的槍法,肯定能打中。在我開槍的同時,怪物朝我們這邊遊了過來,一靠近,就潛下水去鑽過水艇,在30米遠的地方重又出現了,怪物沉下時,不像魚類那樣往下遊,而像一塊岩石一樣沉下去,筆直筆直地往下沉。我的槍可以發射重量子彈,當時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標。可是,‘海洋巨蟒’卻好像絲毫未受傷。”

類似的報告100多年來一直不斷地出現。究竟這種怪物是何類動物,還是一個謎。它會不會像空棘魚一樣,有朝一日重被人們發現呢?

100多年以來,人們不斷地遇到“海洋巨蟒”,但沒有一人能捕獲到它,這種怪物究竟是何物,至今還無人知曉。

海洋中有美人魚嗎

人們常把美人魚看作是自然界中完美生靈的結合,然而,在深不見底的海洋中真的存在美人魚嗎?如果有,它又是什麼樣子呢?

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倫的史學家巴羅索斯在《古代曆史》一書中,就有關於美人魚的記載。

17世紀,在英國倫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記》裏,也有美人魚的記錄,譬如:

美人魚露出海麵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皮膚很白,背上披著長長的黑發。它潛下水去的時候,人們還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尾巴上還有像鯖魚一樣的斑點。

在中國,古史書上也有美人魚的記載。宋代的《祖異記》中就對美人魚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宋太宗時,有一個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今朝鮮)。看見海麵上有一個“婦人”出現,“紅裳雙袒,髻發紛亂,肋後微露紅鬣。命膚於水中,拜水感戀而沒,乃人魚也。”此外,在宋代學者徐鉉的《稽神錄》中,也記載有類似的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