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底探尋3
神秘的肇事者
在遼闊的大西洋上,兩艘裝有當時最先進導航儀器的優質海輪相向駛近。彼此早在十幾英裏以外便通過雷達裝置看到了對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讓的結果,卻偏偏撞個正著。
事情發生在1956年7月25日,時為星期三。兩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陀裏亞”號,屬於意大利航業公司所有。另一艘是瑞典瑞美公司的“斯德哥爾摩”號。前者於1951年6月在熱那亞下水,裝備看當時最先進的全套儀器與裝置,“無論天氣如何惡劣,都可以平穩航行”。後者的設備在那時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還有著一個特別堅硬的船頭,以便可以在北極圈的海區內破冰前進。
兩艘船的船員也是無可挑剔的,可謂個個精兵強將,既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又極富責任心與紀律性。至於兩船的船長,更是毋庸置疑。“陀裏亞”號的船長卡拉美,時年58歲,擁有40年航海的輝煌紀錄,戰時曾任海軍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擔任該船船長。他忠於職守但對部下卻很親近,管理嚴格卻作風民主。而該船自首航以來連這次已是第5次航行了,5年間從未發生過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爾摩”號的船長拿騰遜,時年63歲,僅替該船所屬的瑞美公司服務即達40年。在他那斯堪的納維亞人的長型臉上,顯露出的是飽經風霜和與海浪搏鬥的堅韌及老練。他那嚴謹的神色,則表示出他慣守紀律,一絲不苟。
星期三那天下午1時許,“陀裏亞”號與“斯德哥爾摩”號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熱那亞出發,朝紐約行駛,距紐約已不到一晝夜的航程了,其時位置在南塔角東264公裏處。後者則自紐約出海,目的地是丹麥哥本哈根,其時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公裏處。這也就是說,兩船距離當晚12時相撞時,其直線距離為616公裏,每船平均還需走308公裏的航程。在南塔島南64公裏處有一條燈塔船,它是紐約港設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個浮動界標:西行的船隻可以由它導向紐約港,東行的船隻則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這一帶,每年夏天的氣候變幻無常,但對大半輩子都在與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長(“陀裏亞”號)與拿騰遜船長(“斯德哥爾摩”號)來說,則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這天下午3時光景,當海上突生濃霧,“陀裏亞”號進入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水域時,卡拉美仍舊鎮定自若,但是卻非常謹慎小心。每當碰到有霧或大風大浪的壞天氣,他都要親自出現在船橋上指揮。這天他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原來的每小時43公裏降至每小時39公裏,同時要求“陀裏亞”號上的專用霧角每隔一段時間就鳴叫一次。船長還命令要特別注意雷達屏幕上的動靜。
但此時“斯德哥爾摩”號所處水域還沒有起霧,天氣雖然昏暗有雲,然而陽光卻不時撥開雲層照射在海麵。在船橋上當值的是三副喬安生,這是一個極有責任心、工作也很細致的青年職員。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前麵的航程上的動靜,船長拿騰遜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進入當夜9時,喬安生約摸估計了一下:離南塔角燈塔船還有80公裏的航程。於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緊盯著雷達熒屏。10時30分,突然屏幕左角出現一個小小光點。他知道,這表示在距離19公裏的前方正有一條海輪駛來。
再說“陀裏亞”號,在晚上11時20分鍾多一點,卡拉美船長也看到熒屏上出現的一個小光點,也同樣知道有一條船正向著自己駛來。他同二副佛蘭齊尼算了一下,此時兩船的距離約為27公裏。於是,在大約相近的時間裏,兩條相向駛近的船上的指揮員們都密切地注意著熒屏上對方光點的漸漸明亮與擴大。
兩條船中,“斯德哥爾摩”號比較靠近海岸,南塔島在其左舷方向。“陀裏亞”號則離岸較遠,它的左舷方向是廣闊的洋麵。當然,按常理,這兩條船的安全交會是毫無問題的。可是,為了增強安全係數,卡拉美船長仍命“陀裏亞”號把航線再往左調節4度。不過,令卡拉美疑惑的是,當熒屏上的亮點越發明顯時,卻聽不見對方來船的霧角聲,而在這樣的霧夜之中,漆黑如磐,卻不響霧角,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自己的船,則一直響著霧角。
在“斯德哥爾摩”號上,也存在著同樣的疑惑;咱們的霧角尖銳響亮,可傳至很遠的洋麵,可對方卻何以悶聲悶氣,一聲不發地朝咱們駛來?更令人不解的是,當雙方通過熒屏發現隻有8公裏的距離時,卻都尋不見對方的燈光。其實雙方此時都是大開著指示燈的,按照常理8公裏的距離,完全可以發現,卻怎麼也發現不了,依然是開初的霧漫漫,夜沉沉……當時,“斯德哥爾摩”號左舷上的紅燈大開著。他們也多麼希望看到來船左舷的紅燈啊,因為隻有這樣,兩條很快就交會的海船才會按照國際航行守則的規定:以左舷相向而過,以避免碰撞。
過了一會兒,船橋上的電話響了,呆在“斯德哥爾摩”號船頂上守望觀察的船員向三副喬安生報告:“左前方200發現燈光。”這時,喬安生用肉眼也觀察到了一個暗紅色的亮點,在左前方不到3.2公裏處。喬安生立即下令舵轉右方。這樣好使來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紅燈。可是,就在這時,來船的紅色燈光忽然消失,隨即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綠色……這是怎麼一回事?喬安生心裏頓感不妙。因為這顯示出本船麵對的是來船的右舷。換言之,就是來船正撥轉船頭向著本船船首衝來。這情形,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西側行駛的車輛突然橫到東行車麵前來了。
喬安生當即作出反應。他將引擎間聯絡通訊器的把手從“前進”位置果斷地扳到“全速後退”的位置。此時,船長拿騰遜正呆在自己艙裏。他明顯地感到一陣由引擎改變轉向而引起的震動,立刻趕到船橋上來……這是“斯德哥爾摩”號一方的情況。
在“陀裏亞”號一方的船橋上,此時的情況也完全一樣:來船何以不鳴霧角,卻突然出現在眼前?眼看著對方的燈光迅速變亮,放大……猛然間,一名船員高聲喊道:“它轉過來了,撞上來了!”其實,此時對方的船——即“斯德哥爾摩”號正在采取緊急避讓措施,但在“陀裏亞”號看來,“斯德哥爾摩”號乃是全速地搶到自己的航道上來,並拚命撞來!卡拉美船長當機立斷,發出命令:“趕快躲開!急速左轉!全速後退!”
孰料此時已躲閃不及,隻聽得“轟隆”一聲巨響,“斯德哥爾摩”號那無比堅強的鋼角已攔腰插入“陀裏亞”號的船身,猶如一支尖矛射中大鯨魚一樣。
兩船互相絞纏在一起,在漆黑的海上擦出星星般的火花。這時,“斯德哥爾摩”號的“全速後退”才真正發揮作用——它“吭哧吭哧”地艱難地從對方船身中拔出鋼角……於是,“陀裏亞”號擺脫羈絆,也全然失去控製,開始搖晃下沉。
“見鬼!”卡拉美船長隻來得及咒罵出這一聲,便迅速指揮船員放出救生艇與舢板,緊急援救本船的1134名旅客。“斯德哥爾摩”號自然也參與了大援救,將對方的旅客轉移過來。此時,兩船探照燈大開,人聲鼎沸哭喊喧嚷,猶如炸開鍋一般,附近有五六條過路船聞訊趕來,也參加救助行動……
7月26日上午10點正,“陀裏亞”號完全沉入海底。最後清點人數,該船死亡43人(多半在撞船瞬間便已喪命)。船長卡拉美痛不欲生,抱著與船共存亡的決心準備隨船自盡,在最後一分鍾才被船員生拉活扯地拽上救生艇。
那麼,此次臨近紐約港時才發生的撞船事故責任在誰呢?兩家輪船公司相互控訴,而提出的證據又都證明自己無罪,於是隻得在庭外和解。可是,到底誰是肇事者呢?難道真如卡拉美船長所咒罵的——“撞到鬼了”?
幽靈一般的潛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日本聯合艦隊和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曾經數度遭到一艘神秘潛艇的跟蹤。但每當他們發現並準備采取行動時,這艘潛艇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在太平洋戰爭中,日、美雙方海軍激烈醫戰之時,神秘潛艇也曾出現幾次。但它並未卷入戰事,而是對落水的雙方水兵采取救援行動,頗有國際紅十字會之風。這艘潛艇的速度和反應超過了當時所有船隻。因此,美國海軍把它稱之為“幽靈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即動用太平洋艦隊的全部潛艇,在南太平洋水域4次搜尋“幽靈潛艇”。前蘇聯海軍也聞風而動,派出大量潛艇在太平洋、大西洋細細搜索。搜尋曆時幾年,卻無結果,可是美、蘇兩國海軍卻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他們各有兩艘與3艘先進的潛艇失蹤。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幽靈潛艇”又頻頻出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廣大水域,跟蹤美、蘇艦隊。一次,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南太平洋發現被跟蹤。正待作出反應之際、對方又悄然消失在聲呐和檢測儀的定位之外了。“企業”號派出數架反潛直升機到處捕捉,結果仍是空手而歸。
前蘇聯艦隊也遇到同樣情況。這樣,美、蘇雙方便都懷疑是對方偵察潛艇。但其動作如此敏捷,則又令雙方咋舌和不服氣。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兩國在海軍潛艇上的研製與擴充比賽,“幽靈潛艇”起了很大作用。
1990年,在瑞典和“北約”海軍舉行的一次海上軍事聯合演習中,“幽靈潛艇”竟然又出現了。10多艘潛艇與巡洋艦在開恩克斯納海灣排成梳篦陣勢,炮彈、深水炸彈與魚雷將這裏變成一片喧囂的戰場……最終卻是“北約”海軍等一方掃興而歸。“幽靈潛艇”又將他們痛快地耍了一回。
過了幾年,“北約”海軍又在比斯開灣舉行演習。這回“幽靈潛艇”又目中無人地出現在“北約”視野。可是,令“北約”指揮人員奇怪的是:幽靈潛艇出現時他們所有軍艦上的無線電通訊、雷達、聲呐儀等全部失靈。待到“幽靈潛艇”消失後,一切才恢複正常。這令“北約”非常著急,有勁使不出。當“幽靈潛艇”消失後,“北約”海軍還試著向消失的方向發射了幾枚“殺手”魚雷——這是當時最為先進的魚雷,能自動追擊目標,百發百中——一可是一出膛卻向海底來了個90度的“倒栽蔥”。看來,“幽靈潛艇”有可能在附近製約著“北約”海軍,捆綁著它的手腳。
於是,“北約”軍事研究人員提出一個猜想:“幽靈潛艇”乃是外星人派到地球的不速之客。
“幽靈潛艇”似乎有幾種類型。通常看見的那種類型同美國核動力潛艇外貌相似,隻是精巧些。此外,1992年,法國潛水專家拉馬斯克在加勒比海的水下探險時,發現一座圓體的周身晶亮的銀灰色建築物。它飛快地旋轉運行,同拉馬斯克擦肩而過,卻悄無聲息,連波浪也未掀起。這大概是又一種類型的“幽靈潛艇”吧?
“幽靈潛艇”在地球的水域裏無有基地呢?按常理是該有的。那麼,這基地又在何處呢?有懷疑,是在百慕大三角區接近巴哈馬群島的海底下。
1985年,美國水下探險家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水下1000米深處發現一座龐大的水下建築,裏麵似有機器在轟鳴。
1993年7月,美、法兩國專家調查隊在這一片水域還發現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塔的底邊長300米,高約200米,塔尖距離海麵100米。金字塔上還有兩個巨大的洞,水流以驚人的速度奔流出人,使這一帶海麵霧氣騰騰,波詭雲譎。因此,有不少人說,作為“魔鬼三角”的百慕大,之所以有許多飛機、船隻在此喪命,海底金字塔應難辭其咎。
研究“幽靈潛艇”的人則說,海底金字塔正是“幽靈潛艇”的最佳基地。那上麵的兩個巨大的水洞是“幽靈潛艇”出人的所在。
俄羅斯的一些研究者認為,僅從“幽靈潛艇”及其基地來看,其擁有者的智慧便高出地球人許多。何況“幽靈潛艇”並未攻擊過人類,而是人類不斷地攻擊過它,但它也從不還擊人類。這說明駕駛“幽靈潛艇”者的道德文明也比人類高。
據前蘇聯軍方的檔案資料,在北極地區內,“幽靈潛艇”時常與“不明飛行物”——飛碟(UFO)配合行動,海空呼應。60年代末,在前蘇聯北極圈內的科拉半島附近的海域,發現有1艘“幽靈潛艇”被冰層封凍住。前蘇軍以為是侵入國境的美國潛艇,遂派出大量戰機前來俘獲“侵略者”。就在這個時候,飛碟趕來了。前蘇軍的通訊、雷達、各種儀表全部停止運作,致使飛碟從空中自由降落,飛向“幽靈潛艇”,幫助破冰開路,使“幽靈潛艇”獲得解脫。
這一情景,終使前蘇軍有所醒悟,“幽靈潛艇”乃外星人的傑作,並非美國入侵者。
鑒於“幽靈潛艇”從不犯人的道德水準,美國海軍情報局的亨利·羅德上校認為,美國和前蘇聯等國因追蹤“幽靈潛艇”以及因航行百慕大海區而失蹤的艦船、飛機以及上麵的人員,不過是當了外星人的俘虜而已,他們總有一天會平安回來的。
研究者還指出,外星人來到地球後,大致分作兩類:一類在地麵活動,一類在水下活動。或許他們在外星上本來就分作這兩類人吧?水下外星人建造了“幽靈潛艇”(或者是他們從外星攜帶來的吧?),又以百慕大三角海區水下金字塔為基地進行活動。所以,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大洋,特別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不時會傳來“不明航海物”——“幽靈潛艇”的報告。
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在大洋深處,長期以來就一直生活著一支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智慧的生物。它們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人的最親密的鄰居,也可以說是地球人的一種類型。它們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裏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裏生存。而百慕大三角的大金字塔,不過是他們在海中建造的發電用的電磁網絡。持這種觀點的研究者還強調:人類起源於海洋,現代人類的許多習慣以及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麵的印痕。如喜食鹽,身上無毛,會遊水,海生胎記,愛吃魚腥等。這些特征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當人類進化時,很可能分作陸上、水下兩支。上岸的就是人類,水下的則被稱作“海妖”。而“海妖”的智慧比人類高出很多。造出了人類不能造出的“幽靈潛艇”。
研究者還認為,要全麵揭開百慕大三角與“幽靈潛艇”之謎,隻有等到人類的科學文明甚至道德文明與“海妖”相接近、相溝通時方可。可是這一天要等到多久呢?“海妖”和人類是否真的能成為朋友呢?這是一個未知數。
奧克蘭島的神秘海洞
公元1886年5月4日這天,各種大大小小的船隻像往常一樣在澳大利亞的麥爾幫邦港裏來往穿梭。
一艘名叫“格蘭特將軍”號船上有一些旅客,還裝載著黃金、皮革、羊毛和一些別的貨物,它正朝著茫茫的大海深入駛去。它要經過新西蘭的南部島嶼,開往英國的首都倫敦。
“格蘭特將軍”號在海上飛快地航行著。天氣非常晴朗,海麵上的風浪也不怎麼大,可謂一帆風順。所以,在5月13日的時候,它就已經接近了新西蘭南部一個叫奧克蘭的島嶼。
這時候,天色慢慢地黑了下來,風也越刮越小了。“格蘭特將軍”號的船長命令舵手放慢了速度,朝著奧克蘭島緩緩地開了過去。
到了半夜的時候,“格蘭特將軍”號的船長命令舵手把船的速度放得更慢。整個海麵上顯得特別安靜,隻有船桅上的繩索發出一陣陣輕輕的聲響。
“格蘭特將軍”號又往前航行了一段路程。這時候,一個負責瞭望的水手對值班的大副說:“報告大副,奧克蘭島就在眼前了。”大副抬起頭仔細一看,船果然就要到達奧克蘭島了。於是,他傳下命令,對舵手說:“改變航向,繞過奧克蘭島,繼續前進!”舵手接到命令,立刻轉舵。沒想到,船仍然停留在原來的航向上,根本沒動地方。舵手感到特別奇怪,趕緊一連轉了幾次舵柄。可是,船還是沒動,舵手對此非常迷惑。原來,“格蘭特將軍”號已經陷到了強流當中。舵手正在驚奇的時候,忽然覺得船隻被強流連推帶拉飛快地朝著奧克蘭島衝了過去。船長發現情況不好,急忙趕了過來,他和所有的水手們心裏非常清楚,“格蘭特將軍”號已經陷入了特別危險的境地,如果再不改變航向,就會撞到奧克蘭島上。船長和水手們急忙幫助舵手使出渾身的力氣來轉動舵柄。但是,不管他們怎麼奮力想使船隻脫離險境,都不起作用。最後,隻聽“轟隆”一聲巨響,“格蘭特將軍”號最終還是撞到了奧蘭克島的石壁上,船舵“哢嚓”一聲就被折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