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遷怒(1 / 2)

不大會兒功夫,夏林一家也過來了。夏河離開後,劉氏不再到處遊蕩,隻在家中待著,這些日子以來,倒是清減了許多,寧兒本以為她會恨自己,畢竟夏河的事寧兒起了很大作用,沒想到她卻自那以後,就隻專心在家學做女紅,據說已經做得不錯。寧兒不由想到她自己,難道她注定是個異類?而四個孩子,似乎對寧兒也沒什麼怨懟,畢竟夏河與他們而言,並不像一個父親。何況,寧兒、夏山還有族長都給過夏河改過的機會,卻是他自己放棄了。

幾個孩子玩在一處,夏風、夏林、夏田幾個一處說話,沈父跟夏山、沈雁翎、沈雁翔說話,幾個女人又在一處,吃著東西,說著話,倒是安詳自在。到天色差不多了,便各自回家準備晚飯和賞月過節了。

有夏林送的一隻野兔,他們也就不殺雞了,寧兒想了想,決定做一個紅燒兔肉。晚上要吃月餅,寧兒準備的晚飯並不多,卻勝在口味好,以至於阿箏在旁邊抱怨吃不夠。寧兒沒理他,小孩子都是這般,眼大肚小。

這裏的中秋節風俗與現代也差不多,吃了飯,寧兒就開始準備桌子,擺放水果、月餅、幹果等等,阿箏在一邊跟著忙進忙出的。弄好這以後,寧兒又準備了一些山楂,怕月餅不好消化,等晚上給阿箏吃,因為人少,寧兒準備的東西不多,都很精致。每家送的月餅,寧兒都擺了一兩個,其他的有一些應季水果,也摘了一些草莓,山上摘來的板栗,寧兒炒好了擺在桌上,花生和核桃是煮過的。核桃是寧兒再山上發現的,似乎還沒有人吃,本來打算今天帶過去給大家嚐嚐鮮的,早晨卻忘了煮。桌上準備了香爐,等月亮出來後敬了月神才能開始吃東西。

自寧兒把桌子擺好,阿箏就在旁邊盯著,眼巴巴的看著桌上的東西。寧兒和沈雁翎無奈笑笑,小孩子總是這樣。大概是無聊了,阿箏跑到麵前來纏著沈雁翎講故事,沈雁翎推不過,就給他講了。沈雁翎讀的書多,也雜,四書五經不必說,其他聖賢名家的書也讀了不少,而民間流傳的各種雜書更是搜羅了一堆,寧兒曾經問起,沈雁翎笑著說,聖賢書無聊的很,老師父親要他看,他就看了,那些雜書不過是看著有趣就買下來了,從前拿來教阿箏認字的。

當時寧兒不明白,啟蒙不都用三字經麼,用那些雜書會不會誤導孩子,沈雁翎卻說阿箏學認字時不過三歲,能懂得什麼,三字經太順溜,小孩子就光顧著背望天書了,哪還有功夫去認字。寧兒不得不說,沈雁翎這麼說還是有道理的,她小時候父親最早是拿唐詩叫她念的,那時不認字,光顧著背詩不知道詩裏講了什麼。背到《望廬山瀑布》時,還問過父親為什麼要把破布掛在窗前的話,把父親笑的直不起腰來。

現在沈雁翎給阿箏講故事卻一本正經的講起寓言故事來了,也不知他從哪裏搜集來這些個稀奇古怪的故事,寧兒也不曾聽過。天黑下來月亮出來時,沈雁翎要燃香祭月,阿箏才不舍的站起來跟著沈雁翎祭拜。

之後就是吃東西聊天了,阿箏和沈雁翎都不曾見過核桃,寧兒便給他們解釋,然後用力捏開外殼,取了煮熟的核桃仁給他們吃,果然父子倆都極喜歡。待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寧兒便拿了山楂給他們吃,怕消化不良,會不舒服。這晚阿箏借著團圓的理由,一定要跟父母睡,沈雁翎和寧兒也就依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