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用地圖的導彈(1 / 2)

會用地圖的導彈

1991年1月17日淩晨,海灣戰爭的第一天。美國的巡洋艦上發射了52枚“戰斧”巡航導彈,擊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其他一些城市的重要軍事目標。這52顆“戰斧”導彈除有一顆因為故障沒有發射出去,其餘51枚完全擊中了目標,誤差不大於9米,命中率達到98%。此後,在海灣戰爭中又大量使用巡航導彈,它的準確性好,軍方感到非常滿意。從此以後,巡航導彈名聲大振,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以後,很多國家紛紛購買這種導彈用來裝備自己的軍隊。

巡航導彈是一種飛航式導彈。導彈在空中飛行,按它的飛行彈道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彈道導彈,一類叫飛航式導彈。飛航式導彈有翅膀,彈道導彈沒有翅膀。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內垂直起飛,當它衝出大氣層後向目標水平飛行,快接近目標時,再入大氣層,攻擊目標。彈道導彈自己攜帶燃料和氧化劑,因為它大部時間脫離了大氣層飛行,因此不需要彈翼。由於在大氣層以外飛行,沒有空氣的阻力,所以它飛行速度很快,飛行的距離也很遠,射程可以達到8000~13000千米。如果裝上核彈頭就成了洲際核導彈。

飛航式導彈是在稠密的大氣中飛行,因此它有彈翼和尾翼。巡航導彈是飛航式導彈的一種,實際上就是一架無人駕駛的小飛機。巡航導彈雖然類似小飛機,但是它的發射不像飛機那樣在跑道上起飛。它本身有兩個發動機,一個噴氣發動機,是它的主發動機,另外還有一個火箭助推器。點燃助推火箭把它發射出去,助推火箭工作6~7秒種後,完成任務自動脫落,然後靠噴氣發動機飛行並攻擊目標。由於它的重量輕,可以在飛機上發射也可以在軍艦上發射,還可以在陸地及潛艇裏發射。艦艇上最多能帶100顆,一般的飛機能帶10~20顆,大型的飛機可以裝80~90顆。潛艇可以攜帶10顆巡航導彈。巡航導彈機動靈活,射程達1300~2500千米。它可以超低空飛行,飛行高度,在平坦陸地為50米以下,山區或丘陵地為100米以下,在海麵飛行為7~15米。由於飛行很低,雷達很難發現,所以它攻擊目標的突然性很強。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小,在雷達上的信號僅僅相當於一隻海鷗大小,隱蔽性很好。由於製導係統先進,命中率很高,最好的命中精度可以達到10米左右。在海灣戰爭時,我們曾看過這樣的鏡頭,後一枚巡航導彈準確地穿入前一枚導彈炸開的缺口內爆炸。

巡航導彈命中率極高,它到底采用哪些絕招呢?關鍵在於它有三種製導方式綜合使用。以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為例,導彈長65米,直徑50厘米,飛行速度每小時800千米。它在飛行過程中采用慣性導航,慣性導航的含義是,事先給導彈計算機裏輸入導彈飛行的路線,飛行過程中根據它自己帶的儀器不斷測定位置,與已安排好的路線比較,如果發現偏離了預定路線,自己可以糾正偏差,使得它符合事先設置的路線。但是慣性製導也有缺陷,由於儀器也有誤差,當飛的時間比較久,距離很長時,誤差就會積累,越來越大。“戰斧”巡航導彈在飛行3個小時後,可能出現5千米的偏差,這麼大的偏差是不可能精確地命中目標的。可見,慣性導航隻能給導彈一個大的方向。精確的導航還要靠第二種導航方式,叫做地形匹配製導,這種製導方式就是我們說的巡航導彈能夠使用地圖了。在巡航導彈發射以前,先給它裝上一張地圖。當然這種地圖和我們平常用的地圖不一樣,不是線劃地圖,而是一種數字化地圖,巡航導彈飛行一段距離後,對照地圖,根據地圖隨時糾正自己的偏差。這樣就很容易找到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