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還發現普軍炮兵武器和戰術上都存在嚴重缺點。普軍使用的大炮,很多還是前膛裝填的滑膛炮,這種炮被證明比奧軍普遍使用的後膛裝填的線膛炮,在發射速率和準確度上都差得多。在戰術上,普軍習慣把炮兵放在行軍縱隊的尾部。所以當普軍第二軍團前衛部隊從山埡口衝出與奧軍遭遇時,就完全失去了炮火的保護。更為嚴重的是,當第一軍團在薩多瓦向奧軍正麵發起進攻時,出現炮火支援遲緩的問題,普軍步兵完全暴露在奧軍火力之下,受創嚴重。

針對這兩大弱點,毛奇在戰後立即著手改革,將普軍火炮全部更新為鋼質、後膛裝填的線膛炮,並對炮兵和騎兵指揮官進行新編隊和新戰術意識的培訓。毛奇率先提出了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概念,即炮兵的預備隊就是彈藥。從此,普軍在戰鬥中總是將所有能用上的炮兵都及早投入戰鬥。

經過毛奇幾年的努力,普軍在1870年投入普法戰爭時,無論在編製、裝備、指揮,戰術思想等方麵,都遠比法軍準備充分。

在普魯士人忙乎的時候,法國人也沒有閑著。普奧戰爭一結束,拿破侖三世就眼巴巴地盼著俾斯麥答應給他領土“賠償”的諾言兌現。誰知望穿秋水,俾斯麥一聲不吭,就像壓根兒沒有這回事。拿破侖三世知道受了騙,心中極為不滿。普魯士人得寸進尺,又搞起了一個北德意誌聯邦,赫然一個大國屹立,法國要想再次稱霸歐洲,可就遇到強硬對手了。拿破侖三世痛下決心,決不再姑息遺患,盡快以戰爭削弱普魯土,阻止德國統一。

雙方都在大規模地擴充軍備,同時展開秘密的外交活動,孤立敵人,爭取盟友。俾斯麥竭力想爭取英、俄中立,拿破侖三世則力圖拉攏奧地利、丹麥和意大利,組成反普同盟。老奸巨猾、巧舌如簧的俾斯麥顯然比公子哥兒出身的法國皇帝技高一籌。俾斯麥頗有成就,拿破侖三世卻接連碰壁,搞得臣民怨他無能,頗有要鬧事的架勢,逼得他隻好盡早動武。

到1870年,普魯士首先做好戰爭準備。可一時沒有借口。按照俾斯麥的信條:隻要需要,沒有就去製造。俾斯麥眼睛滴溜溜一轉,發現西班牙是個空子。原來的女王伊莎貝拉被1868年的革命推翻後,王位至今空著。俾斯麥派人秘密去馬德裏,收買西班牙臨時政府,讓他們邀請普王威廉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去當國王。這事俾斯麥、毛奇、羅昂一夥人事先沒有告訴普王,他們怕威廉反對,陰謀就搞不成了。

果然,7月3日西班牙《回聲報》披露利奧波德出任西班牙國王的消息後,正在埃姆斯溫泉療養的威廉國王聞訊大為驚訝,並立即表示反對。但反應最強烈的還是拿破侖三世,他簡直跳了起來,一麵向普魯士提出抗議,一麵揚言:誰敢派人去西班牙當國王,就同誰開戰。事情明擺著,他要讓那個普魯士人去做了國王,豈不是讓人家兩麵夾攻嗎?

7月9日,法國駐柏林大使奉命趕往埃姆斯謁見普王,要求製止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威廉表示他將勸阻親王接受邀請。利奧波德也隨即發表聲明,不去西班牙做國王。事情到此本就可以了結了,但是拿破侖三世還不放心,竟命令大使去向普王逼索永遠不同意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書麵保證。這就做得太過分了,威廉畢竟是一國之君,豈能做這種丟臉麵的事。他拒絕了大使的要求,並將會談結果電告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收到電文時,正同總參謀長毛奇和軍政大臣羅昂共進晚餐。俾斯麥看了電文,詭譎地笑了笑,問:“對法國的戰爭早打好還是晚打好?”毛奇以他一貫的簡潔語言回答:“如果真要打,晚打對我們不利。”俾斯麥於是提筆在電報上改了幾個字,將原來比較溫和的語氣改成帶有侮辱法國皇帝的意味,他一麵將改過的電文遞給毛奇和羅昂,一麵說:“那頭高盧牛看見這塊紅布會立刻激怒起來。”三人大笑。他們雖然知道這會引得國王龍顏大怒,但一個統一的德國足以平息他的怒氣。這三個戰爭販子對於德國的統一,實在比國王本人還要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