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是由水汽凝結而成
霧常常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但較大的霧也會給人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例如英國的倫敦,曾有“世界霧都”的稱號。大霧常常幾天不散,造成嚴重的“霧害”。重慶是我國霧天最多的城市,冬春兩季總是霧靄茫茫。
那麼,霧是怎麼形成的呢?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麵的空氣冷卻到一定程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從而使地麵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就被稱為霧。
在我國,霧的出現以春季2月至4月間較多。凡是大氣中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000米時,氣象學就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空氣中水汽的含量。霧的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和煙塵霧等。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大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
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結合在一起,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麵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麵的空氣層裏就形成了霧。霧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就是靠近地麵的雲。
在我國,特別在秋冬季節,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麵散熱比夏天更迅速,地麵溫度急劇下降使近地麵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裏清晨氣溫低,是霧最濃的時刻。還有一種蒸發霧,這種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水塘周圍。
城市中的煙霧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氣相結合,較容易形成持續時間較長的煙塵,即霧。
小知識大視野
海霧是航海的大敵。在全球發生的各種海難事件中,同海霧有關的事件就占了約1/4。1955年5月11日,日本“紫雲丸”號同另一艘船在濃霧中相撞,造成168人死亡,成為霧航中的一個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