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要素的內容(1 / 1)

環境要素的內容

環境是人們所在的周圍地方以及有關事物,一般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構成環境的各個部分統稱為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一般分為兩大類: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通常所說的環境要素是指自然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包括水、大氣、岩石、生物、陽光和土壤等。如水組成水體,全部水體總稱為水圈;大氣組成大氣層,全部大氣層總稱為大氣圈;由土壤構成農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構成岩體,全部岩石和土壤構成的固體殼層稱為岩石圈;由生物體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總稱為生物圈。而陽光中的輻射又能被其他要素吸收。

各個環境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主要動力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所產生的內生能,以及以太陽輻射能為主的外來能。太陽輻射能主要分為三部分:

一是紫外部分,包括Χ射線等,它得占太陽輻射總量的7%,主要對一些化學反應起顯著的作用,對生命有致死的作用。

二是可見光部分,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50%,可見光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特殊的意義。

三是紅外部分,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43%,具有熱效應作用。

那麼,環境要素具有哪些特點呢?

一是最小限製律。整個環境的質量都要受到環境諸多要素中處於最劣狀態的環境要素控製,也不能用處在優良狀態的環境要素去代替和彌補。所以,人們在改善整個環境質量時,首先應改造最劣的要素。

二是等值性。主要是環境要素對環境質量的作用。每一個環境要素無論存在什麼差異,隻要它們是處於最劣狀態下,那麼對於環境質量的限製作用就沒有本質的區別,這就是等值性。

三是環境整體性。環境的整體性質能夠體現出環境中各個要素的某些特征,但不一定能反映出各要素的全部特點。

四是環境要素間相互作用和影響。某些要素孕育其他要素的生成,如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等是隨著地球環境的發展依次形成的。

環境要素相互關係是通過能量在各個要素之間的傳遞、轉換,以及物質流通實現的。環境諸多要素間的聯係和依賴從食物鏈可以清楚地看到環境諸多要素間互相聯係、互相依賴的關係。

小知識大視野

陽光是環境最基本的要素,它是環境變化的基本動力和源泉之一,同時它又對地球表麵的溫度、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的分布以及人類的活動等,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