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發生的不解之謎(1 / 2)

雷電發生的不解之謎

為什麼雷雨前先刮風後下雨

人人都知道,雷雨前往往先是一陣狂風,隨後驟雨接踵而來,這種現象在山區更為常見。為什麼雷雨前先刮風,而後才下雨呢?

原因是炎熱的夏季,近地麵空氣增溫劇烈,在有利的天氣係統影響下,暖濕空氣勢力特別強盛。尤其是在水平氣流遇到山脈、高地阻擋時,一方麵由於地形強烈的抬升作用,促使暖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另一方麵,山地對近地層的空氣又有加熱作用,使空氣膨脹上升,容易形成雷雨雲。因此,雷雨雲中,既有強烈的上升氣流,又有下沉氣流。

從雷雨雲中下沉的冷空氣到達近地麵以後,會迅速向四周擴散,形成一個冷空氣堆。由於下沉冷空氣的密度較大,冷空氣堆的氣壓迅速上升,形成一個冷高壓,稱為雷雨高壓。

這樣,在小的區域內出現了較大的氣壓差,於是便刮起了風。風從雷雨高壓中心向四周地麵傾瀉時,速度會驟然加快,一般可達每秒10多米,有時可達到每秒30米以上。

陣風過後,雷暴迅速到來,隨之緊跟的是能產生降水的低氣壓,這時雷雨也隨即出現。所以,大風往往出現於雷雨以前。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雷雨發生之前都先刮大風。有時凶猛的狂風與雷雨同時襲來;有時布滿天空的雷雨雲隻下雷雨而不刮大風。這是因為對於某一次雷雨天氣來說,由於形成雷雨的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不一樣,再加上其本身的一些特點,所以也有例外的情況。

閃電和雷鳴的奧秘

閃電和雷聲同時發生,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這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光在空氣裏差不多每秒鍾要走30萬千米,用這樣的速度,1秒鍾可以圍繞地球的赤道跑7圈半。聲音在空氣中每秒鍾約走340米,差不多隻有光速的1/90萬。

光從閃電發生地傳到地麵的時間,一般不過幾十萬分之一秒,而聲音跑同樣的距離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有時候隻見閃電不見雷鳴,這是由於放電雲層離我們太遠,或是發出的聲音不夠響的緣故。因為聲音在空氣裏傳播的時候,它的能量是越來越小的,到最後就聽不到聲音了。

既然天空裏發生一次閃電,就有一次雷聲,可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閃電隻一閃而過,而聽到的雷聲是隆隆不絕的,響好久才停。這是因為天空的閃電,一般是很長的,有的線形閃電長達2000米至3000米,甚至10000米左右。

由於閃電各部分跟我們的距離不同,所以雷聲傳到我們耳邊的時間就有先有後了。

另一方麵,閃電往往不是發生一次就停下來,常常在一刹那間連續一連串地閃幾次,那麼當第一次放電的雷聲還沒有繼續,又傳來了第二次、第三次放電的雷聲,先後的雷聲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隆隆”不斷的雷聲。

另外,當雷聲遇到地麵、建築物、高山或天空的雲層時,都會發生反射,產生回聲。這些回聲傳到我們耳朵裏的時間也是不一致的,因此也就形成了“隆隆”的雷聲。有時候由於幾種原因湊到一起,隆隆不絕的雷聲甚至可以連續響到一分鍾左右才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