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布萊德利”M7火力支援車裝甲搶救車
裝甲搶救車裝有救援設備,執行搶救任務的裝甲保障車輛。主要用於野戰條件下對出現各種技術故障的裝甲車輛實施搶救,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車上的搶救設備主要有起吊裝置、牽引裝置、焊接和切割等工具以及修理器材。車上還裝有自衛武器。乘員2~3人,可載員2~3人。起吊設備起重能力強,有可起吊坦克及裝甲車輛的動力裝置和炮塔;牽引裝置能拖動各種坦克和其他戰鬥車輛;修理工具及器材可對戰場上損壞或出現技術故障的坦克及裝甲車輛進行維修。
日本78式裝甲搶救車裝甲救護車
裝甲救護車設有製式擔架、醫療設備、醫療器材和藥品的輕型裝甲車輛。專用於野戰條件下救護和運送傷員。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
裝甲救護車戰鬥全重20噸,乘員2~3人,醫護人員1~2人。車內有救護艙,可容納臥於擔架的重傷員2~4人或坐姿傷員3~8人。艙內可進行包紮、固定、輸血、輸液等急救處置和外科手術。
日本60式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裝甲輸送車
也稱“裝甲人員輸送車”,是車內設有乘載室的輕型裝甲戰鬥車輛。裝甲輸送車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由裝甲車體、武器係統、推進係統、電氣設備、通信設備和三防裝置等組成。車後有一個可密封的舒適的載員艙。車尾門較寬,便於載員迅速隱蔽地上下車。這種車裝甲較薄,隻可防普通槍彈和炮彈破片。車上武器主要是機槍或小口徑機關炮。裝甲輸送車主要用於戰場上運輸步兵,也可運輸彈藥和其他物資、運輸傷員、執行偵察、行軍警戒和巡邏任務。目前大多數裝甲輸送車的戰鬥全重為6~16噸,乘員2~3人,載員8~13人,最大爬坡度20.5~35度,最大側傾行駛坡度15度。履帶式裝甲輸送車陸上最大速度55~70公裏/小時,最大行程300~1100公裏,越壕寬可達2.7米,過垂直牆高0.5~1米;輪式裝甲輸送車陸上最大速度可達100公裏/小時,最大行程可達1100公裏。大多數裝甲輸送車可水陸兩用。裝甲列車
裝甲列車是一種專在鐵軌上行駛作戰的裝甲車輛。它既有裝甲車的威風,又能像列車一樣在鐵軌上行駛。憑著車上數量較多的機槍、火炮和高射炮等武器,它能摧毀各種防禦工事、火力點,保障鐵路交通的暢通,為在鐵路沿線作戰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由於它隻能在鐵軌上行駛,活動範圍受到限製,加上目標太大,所以常常遭到空中或地麵炮火的襲擊。它由裝甲機車、裝甲車廂或裝甲平台、2~4節作掩護用的鐵路平板車組合而成。鐵路平板車掛在首尾兩端,用來防止敵人爆破,裝甲機車位於裝甲車廂或裝甲平台之間,裝甲車廂或裝甲平台有1~2門火炮、4~8挺機槍。
最早的裝甲列車是用火車改裝成的,武器被放在平板車上這種列車,在19世紀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曾被用來對付經常騷擾鐵路的騎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歐洲許多國家的軍隊也曾經使用過它,有的甚至還被列入城市防空作戰體係。電子武器
電子戰裝備發展簡況
美、俄、西歐各國都十分重視電子戰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美國裝備品種繁多、數量第一、性能優良。
它正把電子戰裝備的發展納入其武器裝備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優先投資項目,其發展具有典型意義。美國陸軍電子戰裝備可靠性高,機動性好,使用汽車、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作為平台,偵察幹擾係統能滿足空地一體作戰的需要。空軍電子戰裝備的投資占三軍電子戰投資的一半左右。其機載電子戰裝備的技術水平,也是世界最先進的。海軍電子戰裝備的發展與更新,要比空軍電子戰裝備慢一些,但近幾年來海軍加強了這方麵的工作。
目前海軍所有艦艇除配備先進的雷達以外,還根據艦艇大小和用途,配備了電子偵察、電子幹擾和無源幹擾物投放係統。此外,海軍艦艇和飛機裝備了通信對抗裝備。
電子裝備發展趨勢
未來美國電子戰裝備發展總趨勢是裝備種類減少、增加通用裝備,各軍兵種和不同平台將盡量使用標準化裝備,並大量采用商業現成技術和設備,以便能節省研製投資、縮短研製聞期、減輕後勤支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