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 / 3)

章節1

動物樂園——可可西裏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麵積45.000平方千米。“可可西裏”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藏語稱該地區為“阿欽公加”。

可可西裏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建成的麵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可可西裏,包括西藏北部被稱為“羌塘草原”的部分、青海昆侖山以南地區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鄰的地區。

可可西裏氣候幹燥寒冷,嚴重缺氧和缺淡水,環境險惡,令人望而生畏。人類無法在那裏長期生存,那裏隻能依稀見到已適應了高寒氣候的野生動植物。於是人們稱這裏為“人類的禁區”和“生命的禁區”等。然而正因為如此,這裏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可可西裏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最高峰為北緣昆侖山布喀達阪峰,最低點在豹子峽,區內地勢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東部低。可可西裏山和冬布勒山橫貫本區中部,山地間有兩個寬穀湖盆帶,地勢較平坦。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是羌塘高原內流湖區和長江北源水係交彙的地區。東部為楚瑪河為主的長江北源水係,主要為雨水、地下水補給,水量較小,河流往往是季節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為中心的內流水係,處於羌塘高原內流湖區的東北部,湖泊眾多。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的氣候特點是溫度低、降水少、大風多、區域差異較大。境內年平均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氣候地貌類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緣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風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範圍有一定的局限性。

現代冰川僅在少數高山、極高山上分布,以大陸性冰川為主。凍脹作用、冰融作用、寒凍風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冰緣地貌。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流水作用雖然普遍,但由於水量有限、季節變化大、流水侵蝕和搬運作用都較弱,在現代河床中礫石磨圓往往很差,湖濱沉積物亦以砂礫石為主。高原風力較大,風蝕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顯示了寒冷半幹旱環境的氣候地貌特征。

整個青藏高原自東向西北表現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幹旱地區和幹旱地區的更替與過渡。可可西裏地區則居於半幹旱地區內。隨著海拔升高,溫度降低,降水增加,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逐漸被以稀疏狀植被為主要特征的亞冰雪帶所替代,在一些極高山區發育了多年的積雪和冰川。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的地表物質也是自然環境分異的重要因素。本區大部分地麵都覆蓋著一定厚度的沙層,它可以使天然降水或融水很快滲入下層,並保存起來。由於沙層阻隔,土壤下層水分蒸發微弱,這對植被的發育有利。這裏以青藏苔草為主的高寒草原廣泛分布為主導地理景觀,而針茅草原景觀僅出現在局部地方。

可可西裏地區河灘地麵積比例較大,受到當地大氣候條件的影響,形成隱域半隱域景觀,這是區域性因素作用的結果,打亂和幹擾了高原地帶性景觀的連續分布。

在一些湖邊鹽分含量較高的地方,往往形成特別幹燥的環境,發育了局部性的墊狀駝絨藜高寒荒漠,這是地方性非地帶性因素作用的結果。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由於受到地理位置、地勢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組成物質等各種水熱條件分異因素的影響,自然景觀自東南向西北呈現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與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類型,高寒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麵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

高寒草原是本區分布麵積最大的植被類型,主要建群種有紫花針茅、扇穗茅、青藏苔草、豆科的幾種棘豆、黃芪和曲枝早熟禾等;常見的伴生植物有墊狀棱子芹等。紫花針茅草原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青藏公路沿線,在內部多零散分布或局限於個別地段或山地。

高寒草甸主要以高山蒿草和無味苔草為建群種。前者主要分布在風火山口和五道梁一帶的山坡,後者分布於中部和北部山地陽坡或衝積湖濱的冰凍窪地,與那裏的草原群落複合分布。其分布地域有較為豐富的降水量。這兩類高寒草甸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都比較簡單,水平結構一般較均勻,在坡地處的則呈塊狀或條狀分布。

青藏苔草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區。群落的蓋度隨所處環境的水熱狀況有較大的變化,一般為20%左右。扇穗茅高寒草原,主要分布於沱沱河以北的東部地區,常與紫花針茅高寒草原和莫氏苔草高寒草原複合分布。

高山冰緣植被是青海可可西裏地區分布麵積僅次於高寒草原的類型,特別是在西北部地區分布廣泛。

青海可可西裏地區的高等植物以矮小的草本和墊狀植物為主,木本植物極少,僅存在個別種類,如匍匐水柏枝、墊狀山嶺麻黃。

在多種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種和青藏高原至中亞高山、西喜馬拉雅和東帕米爾分布的種在區係成分中占主導地位。

青藏高原特有種約占該區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裏地區特有種和變種約有8個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亞高山、西喜馬拉雅、東帕米爾分布的種占該區植物的35%。

具有墊狀生長型的植物種類多,分布廣,這裏的墊狀植物占世界的1/3。可可西裏地區許多植物都以低矮、墊狀的生長型出現,在廣闊的寬穀、湖盆地區,五種墊狀的點地梅、五種墊狀的雪靈芝、數種墊狀的鳳毛菊、黃芪、棘豆、紅景天、水柏枝等在各地構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麵積墊狀植被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