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風浪,海水還有一種對流作用。這種對流作用是由於冷熱海水的重量不同而形成的。就像冷空氣重熱空氣輕一樣,海水也是冷的重熱的輕,於是冷而重的海水就會自動下沉,暖而輕的海水會自動上升。有了這種對流作用,冬天的大海也不會很冷了,隨著表層較冷的海水不斷下沉,下層較暖的海水會自動升上來補充的。
同在一個太陽下,陸地與海洋的物質不同,溫度就不同。陸地是表皮燙,海洋則是整個溫,海洋把熱情大方的太陽送來的熱量都貯存下來了,隻是體積太大,溫度不可能升得太高,所以夏季的大海會使你舒服得最後要打寒戰。
難怪有人說海洋是個貯存熱量的倉庫,這話還是有它一定道理的。海水漲落之謎
在海濱的沙灘上,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彎著腰,甚至蹲在那裏,撿拾各種漂亮的貝殼,有時還能撿到海藻或海蜇、海星、海膽……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海浪吐著白色的泡沫,翻騰著向岸邊撲來,海水把沙灘淹沒了,人們被迫後退。過了一些時間,海浪失去了勢頭,又悄悄地退去,那條寬展平坦的沙灘又露出了水麵,沙灘上麵留下一簇簇剛剛被海浪推上來的大大小小的貝殼。海水都按照差不多相同的時刻湧上來,退下去。
人們把這種海水定時漲落叫作漲潮和落潮。白天的海水漲落叫潮,夜晚的海水漲落叫汐,總起來,人們就把海水水位有規律的漲落叫作潮汐現象。
海水為什麼能遵守時間地漲落呢?
原來,這是月亮和太陽對海水的吸引造成的。萬有引力定律是這現象的根本原因。宇宙中一切物體之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同這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同他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在陸地和海洋兩部分的任何一點上都是一樣的。但是,由於陸地地麵是固體的,引力帶來的表麵變化不容易看出來,而海水是流動的液體,在引力的作用下,它會向吸引它的方向湧流,所以形成明顯的漲落變化。
太陽雖然比月亮大得多,可是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畢竟太遠了,所以月亮對海水的吸引力要比太陽大得多。海水漲落的主要動力是月亮的引力。
地球上,麵對月亮的這一麵接受月亮的引力,引力的方向是指向月亮中心的。而背著一麵,則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使得麵對月亮或背著月亮的地球兩側的海洋水位升高,出現漲潮。與此同時,位於兩個高潮之間部位的海水,由於向漲潮的地方湧去,會出現落潮。
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對某一個地方來說,每天都要麵向月亮一次和背向月亮一次,所以一般來說,要出現兩次漲潮和兩次落潮。
太陽對海水的引力雖然小,可是也有一定的影響。主要由於月亮的引力而引起的潮汐現象,因為太陽引力的參與,太陽引力和月亮引力共同發揮作用,就使得海水的漲落過程變得複雜了。
農曆每月初一或十五的時候,地球和月亮、太陽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日、月引力之和使海水漲落的幅度較大,叫大潮;而當農曆初八和二十三的時候,地球、月亮、太陽三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差不多成了直角形,月亮的引力要被太陽的引力抵消一部分,所以海水漲落的幅度比較小,叫小潮。
漲潮落潮的次數,潮的大小,還要受海岸地形、氣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有的地方一天有兩次漲潮,兩次落潮;有的地方隻有一次漲潮,一次落潮;前者叫半日潮;後者叫全日潮。還有的地方潮水漲落情況要更複雜一些。如果兩個相鄰的高潮之間和相鄰的低潮之間,時間不均等,這叫做混合潮。
浙江省杭州灣的錢塘江潮就是由於受海岸地形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湧潮。錢塘江口寬100千米,而江道河麵僅寬四五千米,呈喇叭口狀。漲潮時,海水沿河而上。受兩岸漸狹的江岸束縛,形成湧潮。河口底部因泥沙沉積而隆起形成的“沙堤”,更激起潮水上湧,形成雄踞江麵的一道水牆,怒浪排空,如萬馬奔騰,場麵十分壯觀。
人們認識了海水按一定時間漲落的規律,就可以利用潮汐的能量,修建電站,提供無汙染的能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汐電站修建在法國朗斯河上。這個潮汐電站於1961年開始建設,1967年竣工,發電能力24萬千瓦。我國在山東省乳山縣也成功地修建了實驗性的潮汐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