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一位以采集海綿為職業的希臘潛水員,在安蒂基西拉海峽的水底,發現一個巨大的黑影。他遊過去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殘骸。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高興萬分,他再度潛下水,仔細察看,發現古船裏裝有大理石雕像和青銅雕像。

不久這條沉船被打撈上來。經專家考證,這是一艘沉沒水下已達2000年之久的古船。也就是說,它在公元初就沉沒了。船上珍貴的古代藝術珍寶馬上得到挽救和保護。

然而,奇跡很快就發生了,而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雕像。

那是在工作人員分析、清理船上物品時發現的,在沒有用的雜物中有一團沾滿鏽痕的東西。經過認真的處理,人們發現那裏麵有青銅板,還有一塊被機械加工的銅圓圈殘段,上麵刻有精細的刻度和奇怪的文字。專家們馬上意識到這圓圈非同一般,古代船上怎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呢?

經過兩次認真的拆卸、清洗之後,專家們更加驚歎不已。擺在他們麵前的那許多的細節部分清洗後顯出的原形,竟是一台真正的機器,這台機器是由活動指針、複雜的刻度盤、旋轉的齒輪和刻著文字的金屬版組成的,經複製發現它有20多個小型齒輪,一種卷動傳動裝置和一隻冠狀齒輪,在一側是一根指軸,指軸一轉動,刻度盤便可以各種不同的速度隨之轉動。指針被青銅活動板保護起來,上麵有長長的銘文供人閱讀。

美國學者普萊斯用X光檢查了這台機械裝置,認為它是一台計算機,用它可以計算太陽、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運行。據檢測,它的製造年代是公元前82年。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驚異。要知道,計算機是1642年才由帕斯卡爾發明的,而且當時他製造的計算機械準確度很差。雖然人們公認希臘人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這台古代計算機的出現,還是令人感到不可理解。

還有,這個機械裝置全部是由金屬製成的,使用了精密的齒轉轉動裝置。而人們都知道金屬齒輪轉動是在文藝複興時代才使用的。這涉及到製作它時必需具備的車、鉗、銑、刨等機械加工工具,而這些工具在古希臘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於是人們不得不麵臨這樣一個問題:這台“安蒂基西拉機器”到底是誰製造的?

有人說,如果它確是古希臘人製造的,那麼人們對古希臘科學技術的理解恐怕要徹底改寫。但這改寫又沒法進行,因為這個計算機隻是一個孤證,關於它的製造的一切人們都無法得知。在古希臘和其他一切古代民族的文獻中,也從來沒有任何關於計算機機械的記載。

如果它不是古希臘人所造,那麼必定出於遠比古希臘人更有智慧,科學技術和工藝水平也要高得多的智慧生命之手。

那麼,它是誰造的呢?巴格達電池

在巴格達伊拉克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一隻簡陋的小陶罐,外觀雖不起眼,卻被譽為考古學領域最令人吃驚的發現。因為盡管已有大約兩千年曆史,但以陶罐內裝的所有物質及其製作意圖來判斷,這隻陶罐卻像是一個電池的外殼。

1936年6月,鐵路建築工人在巴格達附近偶然挖開一座古墓之後發現了這件神秘的物品。考古學家們趕來後,發現這座陵墓事實上是安息時期(約公元前250-公元250年)一個定居點的一部分。經過發掘,他們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有帶雕刻圖案的磚塊、陶器、玻璃和金屬製品,外加一個內裝奇特物質——一根一頭封閉的銅管、一根鐵棒和一些瀝青碎屑的卵形陶罐。

在訪問巴格達期間,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沃爾特·溫頓聽到有關此次發現的報告後,對這隻陶罐做了仔細的研究,並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說:“在銅製容器內放上一些酸,隨便什麼,醋也可以。嘿,轉眼的工夫,你就有了一個能產生電壓並釋放電流的簡單腔體。將幾個這類腔體串聯起來,便構成一個電池組,所發出的電流足以使電鈴發聲,點亮燈泡,或驅動一輛小型電動車。”

溫頓指出,這件物品確實是電池,這是“顯而易見和完全可信的”。他的惟一疑問來自於它的獨特性質。考古學上的“一次性事物”始終是最難解釋的發現。其實,此前在巴格達附近的安息古城泰西封已經發現了其他陶罐,隻是溫頓並不知曉罷了。那些陶罐是與護身符等多種神秘物品一起發現的。這種情況表明,煉金術士曾使用過這些陶罐,但我們仍然找不到它們作何用途的線索。溫頓說,最理想的是這隻陶罐應同金屬線一道被發現,能找到一係列此類陶罐,才是比較好的事情,因為有了它們,疑點便會煙消雲散。然而,正如溫頓於1967年所指出的,如果不是電池,它又會是什麼東西?“我不是考古學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提出的科學答案。我看不出它還能有什麼別的用途,也許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還沒有聽到。”

25年過後,還是無人為這隻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實可信的其他解釋。而首要的事實仍然是:它作為一個電池工作得相當出色。美國進行過兩項獨立的實驗,對陶罐及其內裝物質的複製品做了測試。把醋酸、硫酸或檸檬酸也行——當作電解質,注入銅管,模型便產生電壓為1.5伏的電流,18天後電流才消失。

可是,在兩千年前,到底是什麼人用電池做了什麼事情?科羅拉多大學的保羅·凱澤最近指出,這些電池的使用者是巴比倫的醫生,在沒有電鰩魚時,他們把它作為替代品使用,從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但是,在各種意見中,仍以伊拉克博物館實驗室主任、德意誌考古學家威廉·柯尼希所作的解釋最有說服力。他曾於1938年仔細研究過“巴格達電池”。柯尼希認為,將若幹個這類腔體串聯起來,從裏麵發出的電流可用來電鍍金屬。實驗用複製品所產生的電壓能夠滿足這項工作的需要。

事實上,為了給銅首飾包銀,伊拉克的工匠們仍然在使用一種原始的電鍍方法。這種技術可能是從安息時期或者更早的時候起一代代傳下來的。3000餘年以前,安息人便繼承了近東地區的科研傳統和公元前330年隨亞曆山大大帝入侵此地的希臘人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