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花的栽培與管理1
一、露天花卉的栽培與管理
整地的目的是為了改良土壤的物理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透水條件,便於根係伸展,能促進土壤風化,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加速有機肥的分解,有利於花卉吸收。整地還可將土中的雜草、病蟲暴露於空氣中,通過紫外線、幹燥、低溫等殺滅它們。整地的深度以花卉種類的土壤狀況而定。土壤貧瘠,耕作層淺,翻耕前必須施入有機肥,逐年增加深度,使土層不斷加深熟化。一、二年生的草花,生長周期短,根係淺,要求深耕20厘米左右。宿根、球根、木本花卉,生長周期較長,根係大,要求土壤肥沃、疏鬆、通氣,排水良好,深耕要達40~50厘米。
1露天花卉的整地、做畦、移植
整地的目的是為了改良土壤的物理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透水條件,便於根係伸展,能促進土壤風化,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加速有機肥的分解,有利於花卉吸收。整地還可將土中的雜草、病蟲暴露於空氣中,通過紫外線、幹燥、低溫等殺滅它們。
整地的深度以花卉種類的土壤狀況而定。土壤貧瘠,耕作層淺,翻耕前必須施入有機肥,逐年增加深度,使土層不斷加深熟化。一、二年生的草花,生長周期短,根係淺,要求深耕20厘米左右。宿根、球根、木本花卉,生長周期較長,根係大,要求土壤肥沃、疏鬆、通氣,排水良好,深耕要達40~50厘米。
花卉栽培做畦的方法很多,可按花壇的設計、花卉種類、當地雨量及栽培目的進行。在長江以北,雨量較小,為了保墒,習慣做低畦種植,畦麵一般寬度為1.2~1.5米,不宜過寬,過寬不宜操作間苗、移植等工作。長江以南,雨量較大,為了及時排出田內多餘的水,習慣做高畦。在北方,怕澇的花卉,如大麗花、美人蕉、唐菖蒲等栽培時打做高畦,畦麵一般為南北方向,長10米左右,東西向排列,使苗木得到均勻的光照。
露地花卉除花壇直播外,都需進行移植。由於在移植時主根被切斷,可促進側根大量產生,並抑製苗期的生長,增加分蘖以擴大著花部位。從苗床把苗起出為起苗,由於花卉的種類及習性不同,可分為帶土團起苗和裸根起苗。草花一般帶土團,盡量保持根的完整,在根周圍帶有“護心土”,移植後易緩苗。木本花卉在休眠期移植可保根起苗,如月季花、黃刺玫、紅葉桃等。移植的株行距按栽培目的、種類、生長習性及生長時間而定。一、二年草花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宿根、球根花卉株行距為40厘米50厘米,木本花卉行距為60厘米80厘米。移植時要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因為這時空氣濕度大,利於緩苗,可提高成活率。
2露天花卉的灌溉
灌溉
花卉植物大都生長在露天環境中,根係分布在土壤上層,生長時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而天氣炎熱自然會加速土壤蒸發水分,使栽培地幹燥、缺水,這時應對栽培地及時澆灌。灌溉水以清潔的河水、塘水、湖水為好,井水和自來水經存放一二天後才可用。水質宜呈堿性或含鹽質,不宜用已被汙染的水。
灌溉的方式
畦灌在我國北方幹燥而地勢平坦地區用此法。水經水溝引向畦麵,設備費用少,灌水足,但易使土麵板結。
噴灌在苗圃地應用較多。在低矮苗木生長時,噴灌水足,覆蓋麵大,保持空氣濕度,不浪費水。適用於怕澇、喜歡疏鬆土壤的花卉。
滴灌對於切花栽培及水資源缺乏地區應用很多。多利用低壓管道傳水或滴流,逐步緩慢不斷地灌入土層濕潤土壤。
灌溉量及時間
灌溉量要根據土壤的幹濕成度而定,時間應全年分析。春夏兩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北方雨量小,灌溉要勤。立秋後雨量增加,花卉生長近成熟,大多花果累累,應減少灌溉量,水要灌透,否則傷根。在一天中,夏季應在早、晚灌溉,尤以傍晚灌溉最好,此時水溫和土溫相差小,不影響根係生理活動。
施肥
花卉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合理地給花施肥,可使花卉枝壯葉茂、花繁果碩。
基肥
廄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料都是很好的基肥。使用時應在翻整地的同時將其翻入土中。這類肥料肥效長,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能。
追肥
花卉生長、開花、結果的過程中,基肥已被吸收了大量肥力,為保證開花生長均衡,應不斷追加肥,定期澆施充分熟腐的有機肥。在形成花蕾前,應多施磷鉀肥,在苗木生長期,應多施氮肥。追肥時,肥液濃度要小,不可沾汙枝葉。采用液肥澆灌或開溝、穴施固體肥時,要根據掌握勤施少施的原則。
根外追肥
為使花卉增加葉麵光澤和肥效,采用根外追肥。根外追肥的好處是營養含量少、易被枝葉很快吸收、見效快。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硫酸亞鐵配成0.2%~0.3%的水溶液,在傍晚向花株枝、葉噴灑,3~5天葉色即會變嫩且有光澤。
3露天花卉的整形修剪
整形
一般來說,讓花卉自然地生長,會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但自然生長的花卉往往枝葉與部位、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等不協調,不能完全達到人們預定的觀賞要求,為此從苗期就要開始進行整形修剪。
單幹式從幼苗開始即將側枝剪去,以後隻保留一個主枝。通常在大麗菊、獨本菊、芍藥等花朵較大的花卉上應用。
多幹式在苗期開始摘心,以促其形成較多的側枝,開出較多的花。如花石榴可留3~5個側枝,菊花可留5~7個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