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見藤本花卉的培育(2 / 3)

植物生長都有一個特點,即生長點偏向光源,這在生物學上稱之為“向光性”。栽培文竹時,便可利用這個特點。當文竹出新枝,大約高達10~15厘米時,可根據需要使文竹單麵受光。光源在左,新枝向左彎;光源在右,新枝就向右彎。一般經過一兩個星期之後,就可以達到控製形態的目的。但在這時必須注意的是,側麵受光的供給時機要合適,不要早也不要晚。因為枝條彎曲過早,影響彎曲程度不夠,過晚枝條光線的敏感度,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這種方法也適合於其它花卉,對防止偏冠效果良好。

3文竹的繁殖

文竹可用播種法和分株法繁殖:

播種法:從12月至翌年3月,文竹種子陸續成熟,應隨采隨播,因為文竹種子壽命短,一年後播種發芽力低。采收後先搓去漿果外層,取出種子即可播種。播種用的盆土配比可用:煤灰4份、壤土3份、糞土2份、河泥土1份混合均勻。種子點播後覆土約0.5厘米,澆透水,溫室保持在15~20℃,每天噴水1~2次,土壤保持濕潤,約40天即可出苗。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分栽。

分株法:較大的文竹可在春季4月份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方法簡便,即用刀切或用手將文竹的根掰開,不要傷根太多,將分開的植株,分別栽於事先配好培養土的花盆內,澆一次透水,以利成活。

文竹栽培管理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水分的供給。因此澆水是否適當就成為養好文竹成敗的重要一環。澆水過多,盆土過濕容易引起根部腐爛,葉黃脫落;澆水過少,盆土長期幹旱,又易引起葉尖發黃、脫落。所以,生長發育期間,澆水量和澆水次數要看天氣、苗勢和盆土幹濕情況而定。平日澆水以澆入盆中的水很快滲入土中而土麵不積水為度。不幹不澆,澆就澆透,不能澆“半腰水”,即澆水量隻濕潤表土,下麵土壤幹燥,造成底部根係吸收不到水分,這樣枝葉也會枯黃。天氣幹燥或炎熱時,除需保持盆土濕潤狀態外,還需經常向植株周圍地麵灑水和用清水洗枝葉,以增加空氣濕度,冬季入室後要減少澆水次數,經常噴洗枝葉,以保持植株嫩綠清新。四、鐵線蓮

1鐵線蓮的形態習性

鐵線蓮原產於我國桂、粵、湘、鄂、浙、蘇、魯等省,在日本廣為種植,歐美園林中亦有栽培,鐵線蓮耐寒,耐旱,喜半陰環境,在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生長旺盛,適應性強。

鐵線蓮為木質藤本,長達4米。2~3出羽狀複葉,很少有3出複葉;小葉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厘米。全緣或有1~2裂片,下麵疏生短絨毛。花腋生,花梗長為6~12厘米,毛中部2苞片對生,苞片呈卵形,長約4厘米,全緣,有時2裂;萼片有6枚,為白色,呈橢圓狀卵形,長約2~5厘米,花徑有5~8厘米;雄蕊無毛;子房有絨毛,花柱上部無毛,花柱在結果時不伸長。花期在6月。其變種有:兩色鐵線蓮:亦稱紫番蓮,花似鐵線蓮,若幹雄蕊變為花瓣狀,密集於花之中心,以白色的萼片與紫色的蕊群相輝映。在歐洲各國,早已馳名,日本亦有引種。

變色鐵線蓮:亦稱黑瓣番蓮。雄蕊變為花瓣而成重瓣,初呈乳白色,後變為紅或紫色。

2鐵線蓮的栽培

鐵線蓮性喜光,但在側方庇蔭處生長更好。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耐寒性較差。

鐵線蓮修剪宜輕,一般在2~3月疏去過密枝、瘦弱枝及姿態惡劣的枝蔓即可。由於其抗寒性較差,長江以北地區須選背風向陽處栽植。栽前挖大坑,多施基肥。平時不幹不要澆水,但在春末夏初開花期間,則需澆足水並施餅肥和豬糞混合泡製的肥水。鐵線蓮以蔓莖纏繞,攀援力不強,需用鐵絲扶持,方可攀附牆壁或花架之上。

3鐵線蓮的繁殖

鐵線蓮用播種法、壓條法、分株法、扡插法或嫁接法繁殖。種子成熟後及時采收。多秋播,若春播,種子需沙藏處理,第二年春再播;因種類不同,有需經1~2個低溫階段才發芽,亦有在20℃條件下僅1~2周即可發芽的。實生苗第1年生長緩慢,要精心管理,並給予適當水肥,2~3年後可開花。壓條在春季4~5月適用於藤本。分株在9~10月進行,視母株大小可分2~3株,栽於向陽背風處。夏季扡插應在冷室床內進行,取當年生枝條2~3節作插條。嫁接多用意大利鐵線蓮或當地野生鐵線蓮作砧木;早春可在室內作根接。五、綠蘿

1綠蘿的形態習性

綠蘿原產於馬來半島,世界熱帶地區多有引種,我國南北均有栽培。性喜溫暖多濕及半陰環境,不耐寒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

綠蘿為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莖較粗壯,長可達數米,氣根發達,攀附力強。葉呈卵狀心形或卵狀長橢圓形,綠色,葉麵上生有許多不規則的黃色斑點或條紋。栽培品種有銀葉彩綠蘿,葉麵具銀白色星狀斑點;白金葛,葉片大部為銀白色斑塊,葉柄和莖亦具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