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見觀葉觀果花卉的培育1
一、銀杏
1銀杏的形態習性
銀杏原產於我國,現世界各國均有栽培。銀杏為珍貴樹種,屬陽性樹,喜適當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深厚沙質土壤,在中性或微酸性土中生長最好。不耐積水,較能耐旱。銀杏全身是寶,不僅壽命長,適應性強,而且姿態優美,高大挺拔,冠大蔭深,是優良的庭園樹種和行道樹種,作盆景造型具有獨特意境,銀杏吸毒抗汙染能力強,種仁食用營養和藥用價值均很高,有潤肺止咳,強筋壯骨等功效。
銀杏屬落葉喬木,樹冠呈卵形,主枝斜出,共分為長枝和短枝。葉生在長枝上散開,在短枝上簇生的葉片為扇形,有長柄,雌雄異株,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狀,共有4~6朵,無花被,雄蕊多數;雌球花有長梗,梗端有2個叉。花期在4~5月。種子呈橢圓形,果熟時為淡黃色,具有2~3個棱角;種子在9~10月成熟。其變型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大葉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等。
2銀杏的繁殖
銀杏可用播種、扡插、分蘖和嫁接等方法進行繁殖,但多用播種法和嫁接法繁殖。播種前先混沙催芽,春秋播種均可,可用壟播或畦播,覆土3~4厘米,不到1個月可出土;分蘖種選2~3年生根於春季3月切離母株栽之;嫁接用枝接法,皮下接或切接短枝嵌接、劈接等;扡插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選當年生枝條剪成10~15厘米長,留3~4片葉,插一半入苗床中,約2個月可生根,在8月可采當年生枝條,埋入沙土中,至次年3月中旬取出扡插,也可生根。二、蘇鐵
1蘇鐵的形態習性
蘇鐵原產於亞洲南部,我國野生的很多,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蘇鐵性喜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能耐半陰。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在溫度低於0℃時即易受害。生長速度緩慢,壽命可達200餘年,俗傳“鐵樹60年開一次花”,其實十餘年以上的植株在南方每年均可開花。
蘇鐵為常綠棕櫚狀喬木。莖幹呈圓柱狀,直立,極少有分枝。大型羽狀複葉,集生於莖頂,形如鳳尾。羽片質地堅硬為濃綠色,有光澤。雌雄異株,花為頂生,雄花圓柱狀,雌花頭狀半球形。
同屬植物約有17種,我國常見栽培的有華麵蘇鐵(刺葉蘇鐵)、台灣蘇鐵、雲南蘇鐵、四川蘇鐵等。
2蘇鐵的栽培
盆栽蘇鐵宜選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加1/4河沙和少量骨粉和鐵屑作基肥混勻配製的培養土。不宜用黏重土壤栽培,否則會導致因排水不暢,造成盆內積水而引起爛根。
剛栽植的蘇鐵,要掌握好澆水量,盆土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能澆水過度,以免引起根係腐爛。萌發新葉後澆水量應適當增大,但也要避免盆內積水。新葉旺盛生長期應注意保持盆土濕潤,並於早晚噴2~3次水,以利於保持葉麵清新碧綠。夏天澆水要充足,需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涼後應適當控製澆水,一般每隔2~3天澆一次水。生長季節約每月施一次稀薄餅肥水,秋涼後停止施肥。
蘇鐵喜酸性土壤,缺鐵易導致葉片黃化。因此在施肥時應在液肥中摻少量硫酸亞鐵,可使葉片變綠並增加光澤。
蘇鐵為陽性樹種,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一年四季都要將其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才利新芽萌發和生長。北方地區盛夏中午前後光照太強,宜適當遮陽,特別是新葉成長期間不能將其直接放置在強光下,否則新葉邊緣和葉尖易變枯黃,降低觀賞價值。春季新葉展開後應將枯黃葉片剪除,以保持株形整潔、美觀。
蘇鐵較耐寒,冬季移入室內在0~5℃的地方,嚴格控製澆水,即能安全越冬。一般每隔1~2年於早春新葉生出之前換一次盆土,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可在露地越冬。
3蘇鐵的分蘖繁殖
蘇鐵的繁殖方法雖然有播種法、分蘖法和切幹法三種,但家庭盆株應以分蘖法繁殖,方法簡便,成活率高。如果在母株莖幹上有分蘖生出,用刀切取,種在含腐殖質豐富的粗沙壤土中,將植株置於半陰處,注意控製澆水量,栽培得法,一般經2~3個月後即可抽生新葉,如若觀察今年仍無新葉萌生,不要以為它已經枯萎死亡,無可“救藥”,取出棄之。遇到這種遲發情況隻要耐心等到第二年春天就可發新葉,識別新栽蘇鐵是否壞死的標準是看其吸芽頂部,如有黃色苔茸,預兆即將萌發新葉;如見分蘖仍保持堅硬挺實的,說明尚未壞死,仍有生機,反之,則證明無成活希望了。植株展葉後,更要注意遮蔭。三、無花果
1無花果的形態習性
無花果為亞熱帶樹種,原產地中海,在我國中部、南部各省均有栽培。喜溫暖氣候和深厚肥沃稍黏的土壤,對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均能適應。喜光,稍耐陰,稍耐幹燥,不甚耐寒。在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處生長不良。平時生長快,較能抗汙染。
無花果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呈暗褐色,皮孔較明顯。小枝直立粗壯,莖節明顯,體內組織鬆脆,髓部很大,容易折斷。所有器官都有乳汁管,能分泌出白色稠狀的乳汁。
無花果為單葉互生,呈卵形或近圓形,葉緣為波狀有淺圓齒,背麵有短絨毛,葉脈隆起,表麵粗糙。淺綠色小花著生在囊狀的花托內。花期很長。春夏秋3季均能開放。果實也次第成熟,形成隱花果。隱花果著生在新枝的葉腋間。由地外麵隻見果不見花,故有“無花果”之稱。果實像梨,肉質。初時為綠色,成熟後為紫色,也有白色的。果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