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花卉的繁殖(1 / 3)

第八章花卉的繁殖

一、繁殖方法的分類

1花卉繁殖方法的分類

花卉植物種類繁多,繁殖方法各異,人們通常將它們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大類。

有性繁殖:又叫種子繁殖或實生繁殖,主要是指用種子繁殖花卉植物的方法。優點是植株根係強大,生命力旺盛,適應性較強,壽命也較長,並能在短期內得到大量植株。缺點是很多花卉易失去母體的優良特性,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或退化,且開花結實較遲。

無性繁殖:又叫營養繁殖。利用花卉的根、莖、葉、芽營養體的一部分來進行繁殖,從而獲得新的個體的方法。它包括分株、扡插、壓條、嫁接和組織培養等方法。優點是能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可以提前開花和結果。缺點是壽命常不如種子繁殖的長,繁殖方法也不如種子繁殖簡便。

2扡插繁殖方法的分類

扡插繁殖就是指利用植物營養器官具有的再生能力,使其在適當的條件下生根或發芽成為新的植株。用這種方法繁殖的植株比播種苗生長快、開花早,並能保持原有品種的特性。對不易產生種子的花卉,多采用此法繁殖。缺點是扡插苗無主根,生長年限較短。

扡插繁殖通常依選取植物器官的不同、插穗成熟度的不同而又將扡插分為葉插、莖插、根插;將葉插又分為全葉插、片葉插;將莖插又分為葉芽插、軟枝扡插、硬枝扡插。

此外,依扡插時期、方法的不同,還有多種名稱,如割裂插、踵狀插等。

3葉插繁殖的方法的分類

在葉片上能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花卉,可用葉插法繁殖。這類花卉葉脈可在傷口部分產生愈合組織然後萌發不定芽和不定根,從而形成新植株。此法一般分為平置法、直插法及葉柄插法3種。葉插的方法是:可將大岩桐、非洲紫羅蘭、菊花等,帶葉片的葉柄直接插入素沙中;秋海棠類,可將葉片平置在基質上麵,將其較粗葉脈切傷,並用小塊厚玻璃或小石塊壓在葉麵上,使葉脈與沙麵緊貼,便可從傷口處長出小植株;可將虎尾蘭等切成小段,每段長4~6厘米,淺插於素沙中,經過一段時間即可從傷口處萌發須根,並長出地下根狀莖,由根狀莖的頂芽長出新的植株。

4分生繁殖方法的分類

分生繁殖是人為地將植物體分生出來的幼植物體(如吸芽、珠芽等),或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如走莖及變態莖等)與母株分離或分割,另行栽植而形成獨立生活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分生繁殖的新植株能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繁殖方法簡單,容易成活,成苗較快。利用植物體不同部位的營養器官進行的分生繁殖常分為以下幾種。

分株:將根際或地下莖發生的萌蘖切下栽植,使其形成獨立的植株。如春蘭、君子蘭、萱草、玉簪等。此外,蜀葵、菊芋、宿根福祿考等可自根上發生根蘖。木本科中一些草坪植物也可用此法繁殖。

吸芽:某些植物根際或地上莖葉腋間自然發生的短縮、肥厚呈蓮座狀的短枝,叫吸芽。吸芽的下部可自然生根,故可自母株上分離而另行栽植。如多漿植物中的蘆薈、景天、石蓮花等在根際處常著生吸芽;鳳梨的地上莖葉腋間也產生吸芽,均可用此方法繁殖。

珠芽:是某些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形式的芽,如卷丹百合的珠芽生於葉腋間。珠芽脫離母株後自然落地即可生根,園藝上常利用這一習性進行繁殖。

走莖:為自葉叢抽生出來的節間較長的莖。節上著生葉、花和不定根,也能產生幼小植株。分離小植株另行栽植即可形成新株。用走莖繁殖的花卉有吊蘭、虎耳草等。

分球:大部分球根花卉的地下部分再生能力都很強,每年都能生出一些新的小球,可用於繁殖;將新產生的鱗莖(鬱金香、百合等)、球莖(唐菖蒲、小蒼蘭等)、塊莖(仙客來、馬蹄蓮、彩葉芋等)、根莖(美人蕉、荷花等)、塊根(大麗花、花毛茛等),自然分離後另行栽植,就會長成獨立的新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