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蛇不出蛙不鳴的湖

山東濟南市的大明湖稱得上是一怪湖:有草無蛇,有蛙不叫。按說,潮濕之地是蛇棲息的好地方,但在方圓八十多公頃的大明湖卻沒有蛇,而濟南市別處的蛇卻很多。大明湖中有蛙,卻都有口不叫。這裏有個傳說,乾隆皇帝一日遊至大明湖,迷戀其美景,便在湖邊下榻過夜,但夜裏蛇躍蛙叫,攪得他不得安寧,於是乾隆信手寫了六個字,“蛇進洞,蛙不鳴”。從此,由於沒得到皇帝的特赦,蛇便不出來,蛙也不叫。不過這隻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不足信。另外有人曾將蛙移到護城河外,蛙便叫了;把外界會叫的蛙放進大明湖,卻又聽不到它的叫聲。對於這個怪現象,直到現在仍是個謎。火湖和熔岩湖

火湖位於拉丁美洲巴哈馬聯邦的大巴哈馬島上,若夜間泛舟湖上,船槳就會激起萬點“火花”。

為什麼奇異的“火湖”會發出燦爛的火光,卻又不會灼傷遊水者和魚群?原來,這是生物發出的一種冷光。火湖位於靠近北回歸線的溫、熱帶交界處,氣候溫暖,湖水又與海水溝通,因此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發光生物——甲藻。甲藻是一種隻有幾微米大小的單細胞微生物,體內含有較多的熒光酵素,當它在水中受到擾動刺激時,就會發光。

巴哈馬的“火湖”,隻是一種假像的火湖。世界上還有真正的火湖,這就是火山岩漿形成的熔岩湖。

最著名的熔岩湖,位於太平洋上夏威夷島的基拉韋厄火山。基拉韋厄火山是夏威夷三個活火山中最小的一個,海拔約1300米,火山口直徑約有5公裏,深約1000多米,就像一口大鍋。在這口大鍋裏有三個呈串珠狀排列的杯形窪地,裏麵經常翻滾著熾熱的岩漿,於是就形成熔岩湖。湖裏的岩漿時而湧起,時而下降,深度經常發生變化。每當火山活動強烈時,便有大量的岩漿像噴泉似的噴上天空。有時岩漿還從湖口外溢,流向四方,形成熔岩河、熔岩瀑布等奇景。1952年以來,這裏每年至少有一次岩漿外溢現象。這個熔岩湖能長期保持熾熱狀態就是因為地底有源源不斷的岩漿。如果在夜晚登上基拉韋厄山頂,俯視下麵的熔岩湖,就會看見整個湖麵就像一個發光的“網”,上麵點綴著輝煌的燈光,隨著“網”的起伏晃動,火花此起彼落,令人目眩。這是因為雖然熔岩的表麵冷卻後結了一層硬殼,但殼下的岩漿卻又不斷沿著一些裂縫湧出,並發出了火光。據測定,熔岩湖中的岩漿溫度達1000-1200攝氏度。各種各樣的怪湖

三色湖三色湖位於印度尼西亞佛羅勒斯島上的克穆圖火山山巔,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林木蔥蘢,繁花似錦。銀白色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直瀉而下,蜿蜒曲折的河川小溪,在深山幽穀裏潺潺作響。

三色湖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火山湖所組成。它們彼此相鄰但湖水顏色各異。其中較大的一個火山湖,湖水呈鮮紅色;與它相鄰的一個火山湖,湖水呈乳白色;還有一個湖的湖水呈淺藍色。每當中午時分,這三個湖的湖麵上輕霧繚繞,好似籠罩著層層薄紗,格外迷人。一到下午,整個湖麵上卻是烏雲密布,加上從三色湖隨風吹來陣陣刺鼻的硫磺氣味,令人感到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據記載,這三個顏色各異的湖水是由於很久以前克利穆圖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呈鮮紅色的湖水中含有鐵礦物質;呈淺藍色和乳白色的湖水中含有硫磺。

甘鹹湖甘鹹湖原名藏巴湖,位於印度齋浦爾,麵積約達200平方公裏。一年中湖水有時甜,有時鹹。即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這8個月內,湖水含鹽量極高。在此期間用蒸餾方式,可加工鹽20萬噸。6月至9月的4個月內,鹽份全部消失,略帶甜味的湖水可直接飲用,這段時間正值本地區的雨季,過量的雨水常常造成湖水泛濫。雨季一過,藏巴湖又恢複了極高的含鹽量,變成了鹹水湖。

肥皂湖在希臘愛琴海中有一個奇妙的“肥皂島”,島上居民用不著買肥皂,衣服髒了,隨手挖一塊泥土就能當肥皂用,真是妙極了。世界上的事,往往無獨有偶,在前蘇聯烏拉爾市還有一個“肥皂湖”,那裏的居民衣服髒了,用湖水搓洗幾下就幹淨了,連衣服上的油漬都能洗掉。據研究,湖水含有按一定比例化合在一起的蘇打和食鹽,所以有這樣奇特的作用。

變色湖澳大利亞南部有個湖泊,一年中會出現灰、藍、黑三種顏色。這是由於湖中含有大量碳化鈣,並隨季節變化上下浮沉,因而引起湖水變色。

汽湖在東非的紮伊爾的邊境上有一個湖水就像汽水似充滿氣體的“汽湖”——基伍湖。基伍湖的湖水很有趣,它上層湖麵的水就像汽水瓶的蓋子,一絲氣也沒有,還有很強的封固性;下層的水中卻蘊含著大量的天然氣。“汽湖”的湖水還分成不同特性的多幾個層次,越往下層含氣量越高。層與層之間的阻隔性也很強,這樣就將大量的天然氣“鎖”在了湖裏,使它無法悄悄地逃散到大氣中去。

雙層湖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努沃克湖,上淡下鹹,界線分明。兩層水中生長著截然不同的動植物。所以人們稱它為雙層湖。南極冰層下的東方湖

1993年11月23日,英國和俄羅斯科學家,召開南極東方湖地球物理學研討會,通過雷達、人工地震測定的數據分析,加之以往經驗的積累,測出南極冰層下有一個東方湖。

東方湖位於東方站附近。東方站是原蘇聯於1957年建成的。這裏是冰蓋研究的理想中心領域,冰川學家已在這裏打鑽到2700米深度,獲取了大量有用的數據,認為東方站冰蓋3800米深處隱藏著一個麵積為10000平方公裏的湖泊。它長250公裏,寬40公裏,細長呈橢圓形。湖上冰蓋表麵海拔3500米,湖水表麵在海平麵以下300米、湖水深度為400米。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神秘的冰下之湖,而沿著湖的西側,冰蓋下麵還有一個山脈,山脈東側是深深的山穀,山穀裏充滿了湖水。東方湖的麵積是貝加爾湖的三分之一,是地球上極大的地下水資源。

按理,冰蓋底部的溫度應該是冰點以下負幾十度,是不應該有水存在的。後來經分析認為,底部含水的冰層可能是受上部冰重壓力,在高壓下使冰消融變成水層。這種現象在現代冰川學裏稱為壓力消融。

然而,僅僅是壓力消融就能形成這麼浩大的湖泊嗎?顯然難以令人相信。於是,這些學者們又提出了地熱融化之說,即從地球內部湧出的地熱使冰蓋底部融化形成浩淼之湖。

地球內部的熱不斷從地球表麵釋放,就像人體散熱一樣。由於在冰蓋岩盤打孔很困難,所以這個熱流在南極大陸還沒有準確的測定,而隻有在美國默多站和日本昭和站測量過,表明南極地區的地熱極為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