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海洋微地震之謎

一種能在地震儀中接收到的暴發性幹擾,就是海洋微地震。這種暴發性幹擾是由大量周期約為2~10秒的微小的地殼震動波群所組成的。微地震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它常常伴隨附近海洋風暴的出現而爆發。它所包含的波動頻率則恰好是它所伴隨的風暴激起的波浪頻率的2倍,這就是所謂的“信頻現象”。此外,人們還觀察到,當風暴由大陸吹向海洋時,這種微地震常能持續很久;反之,當由海洋吹向大陸時,一旦風暴登陸,它就很快減弱以至消失。

至於海洋微地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人們曾作過許多猜測。有人認為這是海浪衝擊海岸的結果,也有人想用波浪起伏施加在海底的壓力發生變化來解釋,但這些說法都不能解釋前麵說的信頻現象。

地球物理學家斯科特、海洋學家邁克和流體力學家朗吉等人,在對微地震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經過複雜的計算發現,兩列相同頻率沿幾乎相反方向行進的波浪相撞時確能產生一種向水中各個方向輻射的微弱聲波。它不是通常的駐波,也不隨深度而衰減,而且它的頻率很接近波浪頻率的2倍。計算結果還表明,由於風暴會在廣闊的洋麵上掀起波濤,其中含有許多相反方向的波動成分。由所有這些成分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合成聲波的能量相當可觀,足以激起微地震。

這種理論被稱為非線性相互作用,它雖然能解釋許多重要的現象,可是卻不能解釋為什麼當風暴登陸後海上波濤依然存在而微地震卻很快平息的現象,因此海洋微地震的發生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印度洋洋麵上有一個窪坑

一次,科學家在觀察人造衛星在印度洋上空飛過時,注意到在某一海域衛星軌道稍稍向上隆起。這說明下麵的地球引力較小。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一海域的洋麵上有一個深達90米的奇異窪坑。在寬1900多千米的洋麵上,水麵緩緩地下降。船隻經過這一海域時,難以發現這一窪坑現象。

水麵上為什麼會出現窪坑呢?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會說,水是往低處流的,直流到水麵一樣平為止。然而,這僅是在地球引力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才如此。按照萬有引力定律,物體間引力的大小,決定於其質量和距離。汪洋大海的海底是起伏不平的,有的地方存在著海底山。局部地殼質量比周圍要大,引力自然也要大一些;而在海底穀的區域,引力就相應略為減弱。地球物理學家對印度洋上出現窪坑的解釋是,在窪坑下麵的海底地殼質量比周圍要小,引力當然也小,使周圍引力較高區域的水不能流進去將窪坑填平。

大洋的洋麵上既然會形成窪坑,同樣也會出現“山頭”。當水下有海底山脈時,那裏的水會將周圍引力較低區域的海水牽拉過去而呈隆起狀態。海底閃光“雕像”之謎

百慕大“魔鬼三角”並非是飛機、船隻和人員神秘失蹤的唯一險地。前不久,科學家們的注意力又轉向發生神秘悲劇的紅海之濱。

在紅海之濱,有一小塊沿海區被劃為開發沿海旅遊業的景點,這裏經常發生潛水的旅遊者和潛水運動員在水下神秘失蹤的事件。

看來,長期以來,這裏發生的人員失蹤奇案隻被視為個別的偶發事件,沒有引起重視,更沒人將這些神秘事件與當地的海底狀況相互聯係起來。就這樣,直至當地政府接到報案:兩名來自德國的潛水愛好者愛瑪和馬克斯在這一海域神秘失蹤,而且是在風和日暖的天氣裏,在距離海岸50米處的水下失蹤的。他們的夥伴托·柳德維格被留在船上,他指著出事地點說:“愛瑪和馬克斯潛入水下後有個奇怪的發現,於是上遊水麵向我報告說,他們在海底深處發現一種奇異的閃光現象,他們很感興趣。這海底閃光像似有人在那裏扳動一盞小燈的開關,時而亮,時而熄——這閃光具有一種珠母的光輝和色澤,它亮35分鍾後就瞬間熄滅了……。

說完,他們倆又一次返回那裏觀察,這次,我等了好久,應該返回來的時間到了,可仍不見他們的蹤影。這時,我等不急了,隻好獨自潛入水下去尋覓他們,我尋找了足足半個多小時,也不見他們的蹤影,隻見那海底處有一塊巨大的閃光礫石。

當地政府派來專業潛水員又深入水底尋找,可是,找遍周圍水域,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潛水員們對托·柳德維格說的那個水下閃光的神秘巨礫進行了考察:從外表看,這塊水下巨礫很像一尊古代雕像的頭部,從它的正麵看,它很像一個巨大的玫瑰色人的麵孔,還有很像人的鼻子和眼睛的細微部,它的表麵被海水衝刷得十分光滑。專家們得出結論,這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在當地警察局的檔案中,也有過對這一海區發生偶發性悲劇事件的記載。然而,1個月後,又發生一起類似的意外事件:

一個名叫索·比蘭德拉的意大利女潛水愛好者,她來到那個閃光的水下巨礫附近潛泳,卻帶著一種異常的感覺回到船上——她因一種莫名其妙的劇痛休克過去,手上還出現神秘的燒灼疤痕,從她的腕關節直至肘關節區間的皮膚上似乎布滿一種小網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