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老鼠為何不能絕跡
老鼠在哺乳動物中,個體數量最多,分布最廣,但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危害,可算是人類的敵人,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消滅老鼠,但始終不能使它絕滅。
人們先用機械的辦法捕殺老鼠,但這種辦法殺滅老鼠的數量十分有限。近幾十年來,人們發明了許多殺滅老鼠的藥物。可每次用一段時間後,這些藥物也就失去了作用。據說,蘇格蘭的一個農戶發現了不怕老鼠藥的老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老鼠已具有遺傳性的抗藥能力。也就是說這種老鼠已具備了抗藥的基因,它們的“子子孫孫”也都能抵抗藥害。
老鼠不但不怕藥害,而且連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核放射也不怕。據1977年7月的美國《地理雜誌》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在西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環礁的恩格比島和其它島嶼上試驗原子彈,炸出一個巨大的彈坑,炸斷了所有樹木,同時放射出強大的射線。幾年後,生物學家來到恩格比島,發現島上的植物、暗礁下的魚類以及泥土都還有放射物質,可是島上仍有許多老鼠。這些老鼠長得健壯,既沒有殘疾,也沒有畸型。這可能與老鼠洞穴有一定的防禦作用有關。然而,老鼠本身的抵抗能力也是十分令人驚訝的。
有趣的是,老鼠也有“集體自殺”的現象。
在挪威、瑞典等北歐地區,有一種老鼠,叫“旅鼠”。這種老鼠體長10~15厘米,尾巴短,毛呈黑褐色。每隔三四年,當旅鼠缺乏食物時,就成群結隊地離山而去。它們爬山涉水,前赴後繼,勇往直前,沿途的植物全部被吃完。它們一直走到大海邊,跳入海中,全部被淹死。
1981年春,在西藏墨脫的一個江邊拐彎處,成群的老鼠從四麵八方聚集在那兒,集體從山崖頂上往江裏跳。結果所有老鼠都被翻騰的江水淹死了。
老鼠“集體自殺”的原因還不清楚,有的科學家認為,可能那些到了海邊的老鼠,認為海洋也隻不過是一條它們可以遊過的小溪或一潭水,而沒有意識到那是遊向死亡。
從表麵上看,每一次自殺的老鼠數量很大,然而,與老鼠的總體數量相比,那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了。
老鼠為什麼不能滅絕,它為什麼有如此大的抵抗能力呢?要揭開這些令人費解的謎,還需要科學家們不斷地探究。野獸為什麼會撫養人孩
1972年5月,印度人那爾辛格正騎自行車穿過森林時,忽然看見一個大約3~4歲的小男孩,正爬著與4隻小狼玩耍。
那爾辛格上前抓住這個小孩,並把他帶到村裏。這個小孩牙齒鋒利,一路上把那爾辛格的雙手咬得鮮血直流。
那爾辛格把這個小孩當作賺錢的工具,讓他與狗一起,到處展覽、表演,過著悲慘的生活。人們把活著的小雞投給他,他竟馬上抓住啃咬起來。
5個月之後,他才開始艱難地學用雙腿走路。
1981年1月,他被送到一家醫院進行治療。在醫院裏他“野性不改”,見到地上的螞蟻,就抓起來往嘴裏塞;睡覺或休息時,他總是麵朝下趴著,向前伸出雙臂,向後伸雙腿。
這個小孩就是人們所說的“狼孩”。此外,1964年,又在立陶宛發現一個“熊孩”,他走路搖搖晃晃,喜歡敲打樹木,會發出咆哮,一副十足的熊樣;1974年,還發現兩個“猴孩”,他們像猴一樣跑跳、爬樹,隻吃香蕉。
這些小孩由於脫離了人類,較長時間與狼、熊、猴等野獸共同生活,因此,他們的生活習性便像與他們共同生活的野獸了。
當他們回到人類社會後,盡管會慢慢地往“人性”方麵發展,但由於錯過了心理上、生理上發育的最好時期,因此,他們在各方麵也仍比一般兒童落後。
人們難以相信,凶猛的野獸為什麼不傷害小孩,反而變得“溫柔”起來,並把人孩撫養大呢?
科學家們在考察中發現,那些撫養人孩的野獸都是雌性的。因此,有人認為,也許是母獸生下小獸時間不長,小獸就死了,母獸的乳汁無法排出,脹得難受,恰巧遇到被遺棄的人孩,於是就讓他吸乳汁。
然而,事實上,有的母獸在“撫養”人孩的同時,還哺育著自己的小獸,因此乳汁多到“脹得難受”的說法也難以讓人信服。
至今還沒有一個恰當理由來解釋母獸為什麼要撫養孩子這個問題。動物也有心靈感應嗎
動物和人一樣,也具有超常感本能,它們也能夠預感危險,這就是它們的心靈感應。
在美國,有隻兩歲的英格蘭血統牧羊犬博比,它的主人名叫布雷諾,家住美國俄勒岡州。1923年8月,布雷諾帶著小狗博比從俄勒岡州去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鎮度假時,博比不幸走失了。從此博比開始了它神奇、驚險、而又極不平凡的的超常旅程。博比用了6個月的時間,曆盡千難萬險,曆經3000裏路程,終於從印第安納州回到了俄勒岡州的家,找到了它的主人。
對於博比這次艱險的3000裏旅程,很多人覺得簡直難以置信,為了進一步證實這次旅程,俄勒岡州的“保護動物協會”主席返回到博比走失的原地點,勘查了這條小狗所走過的所有路徑,訪問了沿途許許多多見過、喂過、收留它住宿、甚至曾經捉過它的人,最後證實了這一切確實可信。
在人們都讚揚博比的忠誠、勇敢、堅毅的同時,科學家卻想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博比在幾千裏外是怎麼找到路回家的?當初他的主人是開車走的公路,博比並沒有沿著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線走,而它走的路與主人開車走過的路一直相距甚遠。事實上,根據動物協會勘查的結果,博比所走過的幾千裏路是它從來沒有見過、沒有嗅過,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對博比這次旅程經曆研究的結果使人們相信,這條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著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感覺覓路的,這種本領與已知的犬類感覺完全不同。有人認為動物這種神秘的感覺和能力是一種人類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覺,或者稱之為超常感。這個名詞源於希臘文的第23個字母,用於代表自然界動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動物能夠以超自然的感覺感知周圍的環境,或者與某人、某事,或與其他動物之間有著心靈的溝通。然而,這種溝通似乎是通過我們人類並不知道又無法解釋的某些渠道進行的。
在意大利,有隻名叫費都的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後它非常傷心,以至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論別人怎麼想把它弄走,它始終不肯離去。
多少年來,在世界各國都發現了很多動物的超常感行為。例如,它們有的會跑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似乎還能預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有的能預感到即將來臨的危險和自然災害。如地震、雪崩、旋風、洪水以及火山爆發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發現家裏雞犬不寧,豬、狗亂叫,一向很怕見人的老鼠一反常態拚命地逃離房屋,往大街上亂竄,動物園裏的動物也莫名其妙地橫衝直闖。據有關報紙稱,1999年8月在土耳其發生大地震之後,地震嚴重的災區平時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下子身價百倍,很多驚恐不安的災民之所以想在家裏養一隻老鼠,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發現地震來臨之前,老鼠總是先有異常的表現。
動物的主人在大禍來臨時,可能會影響動物的超自然感覺。反過來,也可能影響動物的主人。曾擔任加拿大總理22年的麥肯齊·金就曾預感到他自己十分喜歡的愛犬帕特要大禍臨頭的遭遇。有一次,總理的手表突然掉在地上,時針和分針在4點20分停住了。這位總理說:“我不是個通靈的人,不過我當時就知道,仿佛有個聲音在告訴我說,帕特在24小時內就要死了。”第二晚上,帕特爬到它主人的床上,躺在那裏靜靜地死去了,時間恰好是4點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