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J15(1 / 2)

殲擊15,飛鯊,因為歸於蘇係機體,西方將它稱為側衛D。編號為J15X,是一款全天候重型戰術機,也是星塵集團在J11機體上發展而來。1999年3月正式定型,同年5月正式開始製造。於年底第一架驗證機成功試飛,技術指標全部複合要求。

J15X外型很像蘇維埃聯盟的SU33戰術機,這是因為星塵集團參照了沈陽飛行工業集團和成都飛行工業集團的集成記憶卡,其中記憶卡記載了聯合中航集團一款新型戰術機項目,這就是J15名字的來源。中航工業打算引進烏克蘭的T10K3型原型機仿製,但研發緩慢,項目到1998年還處於圖紙平麵階段。

星塵集團研發部在討論過後,決定不沿用原中航的設計思路,決定小範圍借鑒其設計,絕大部分采用現有殲擊11建造技術,並少量使用了殲擊14驗證機的相關科技。

最後定型時,相比SU33顯得機體表麵更加整潔,並采用了局部隱身設計,意思是將原來一些不需要或不適用的結構進行優化。雖然從外表看還有一些SU33的影子,但性能特別是內置配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突出不同是,選擇了集團自己的新型管製係統和強力的大推力發動機,以及采用新型材料各種電子設備,已經不能同日而語。要說su33在下線時是標準的第二世代,性能稍稍接近2.5的戰術機,那星塵集團的J15X就是純粹的第二世代後期巔峰產品,和蘇維埃SU35,SU37,SU47美製F15ACTV歐洲EF2000台風出於同一水平。而各種後期產的加強型機體,更是力壓全部非三代機體。單機性能無限接近F22,在2001年一場模擬戰中更是體現了這一點。

量產計劃共分五個階段,每個階段27架。從2000年開始共生產了兩個階段共五十五加殲擊15戰術機,因為集團決策變化,後麵三個階段全部對外出口,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除了先期製造的十餘架驗證機體裝備集團試驗小隊外,其他共45架戰術機分兩個大隊部署在集團本部,是奧雷瓦基地群重要的守備力量。

型號:J15X(殲擊15)

類型:全天候重型戰術機

材料:骨架為795特種鋼,周身高強度合金,駕駛艙重點防禦加裝陶瓷複合裝甲。全周身電磁伸縮碳素帶,機體全電控配置。

能源:高能鎂電池/推進劑,四肢內置保形輔助電池組。

動力【jumpunit】:AU41複合推進引擎,整合渦輪風扇常規噴氣發動機和火箭噴射器。

駕駛艙【管製單元】:J15使用國際上類似的視網膜成像顯示係統,並在J11的基礎上進一步集成管製,使操作更加簡單。而且處基本顯示係統外,還在駕駛員前麵設置了三塊顯示器,為海信電子最新的CUSH2000顯示係統,同步傳輸頻率相當高,而且對駕駛員的輻射影響很小。

電子係統:DXDZV2複眼高清全方位觀測器,位於頭部。

EX51探測雷達,位於機體頭部下方,內置一塊小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陣列。

EXS73生物動態偵測雷達,位於頭部內置。由於和殲擊11一樣同屬於重型機範疇內,所以機體和頭部內有充足的空間去裝備各種電子設備,不會出現中型機因空間狹小,不能安裝內定雷達的問題。

IFF敵我識別係統。

CMD智能駕駛係統,該係統和固定翼飛機的自動駕駛儀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減輕駕駛員長時間任務的疲勞程度,係統能在額定920巡航速度下,進行自我飛行,並且有簡單攻擊程序,來執行一些簡單的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