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西亞這個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貨幣,在曆史的長河中未曾留下隻言片語的民族,留在世間的,隻是散見於古希臘典籍中的零散記錄和世界上最為精美絕倫的黃金藝術製品。世界尚未出土的8大寶藏

自從哥倫布遠渡美洲尋寶成功以後,便掀起了尋寶發財熱,先後有幾百萬的冒險家翻越高山,走過沙漠,企圖一圓發財夢。他們之中有少數人成功致富,但多數人不是發瘋,便是橫死異鄉,墳上連塊墓碑也沒有。

這一切都無法阻止冒險家們繼續冒險的決心,“泰坦尼克”號被尋獲後,更掀起空前的尋寶熱潮。據說,目前世上尚有8處寶藏是自古以來尋寶者苦尋不獲的,正等待著幸運兒去發現。

第一處寶藏,也是最值錢的寶藏。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裏的加勒比海的740英尺深的海底。“亞托查”號上的金銀財寶與此處寶藏比起來,也隻是小巫見大巫。

1708年5月28日,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啟航,船上滿載金條、銀條、金幣、酒杯、台燈、祭壇用品和珠寶。“聖荷西”號船長是費南德茲,雖然他知道英國海軍將領韋格正率領一支強大艦隊在附近巡邏,但費南德茲並不把這項威脅放在心上,他天真地認為“大海何其廣大,不會這樣巧就碰上了”。

6月3日,韋格的英國海軍艦隊攔住“聖荷西”號,當天傍晚,“聖荷西”號就被擊沉,船上600多人和金銀珠寶全部沉入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公共工程部長西格維亞說服總統正式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而不屬於那些“貪得無厭的尋寶者”。

哥倫比亞政府深信已找到沉船的地點,估計船上的寶藏至少值10億美元。

第2處寶藏是加州黃金寶藏。公元l849年,加州發現金礦,大批美國東部佬趕往加州挖金礦,8年後,他們帶著挖來的加州黃金,準備回家。

他們從舊金山搭船到巴拿馬,再轉搭騾車橫越巴拿馬地峽,再搭船駛往紐約。

就在他們的船離開哈瓦那兩天後,也就是在1857年9月10日,他們搭乘的“中美”號汽船遇上颶風,在狂風暴雨襲擊下,船開始下沉。

船上共有乘客750人,他們看到船帆被強風吹斷,鍋爐的火也熄了,驚駭萬分,趕忙組成自救隊,把婦女和兒童送上救生艇。結果婦孺全部獲救,但423位男士卻無一生還。

尋寶專家史賓賽曾經尋獲幾艘在美國內戰中沉沒的船隻,他已花了15年的時間來尋找這艘沉船,並深信已經找到“中美”號沉船的地點。他希望盡快把這批黃金打撈上來。

第3處寶藏是彩虹盡頭的湖底寶藏。“王位繼承人全身被灑上金粉……他的子民紛紛獻上黃金和翡翠,在他的腳邊堆成一堆……這位印第安新國王,把腳邊所有的黃金全部丟進湖中,當作他對上帝的奉獻。”這就是哥倫比亞穆斯卡印第安族最後一位國王的侄兒,在17世紀初期所描述的穆斯卡國王傳統的加冕儀式。

印第安人丟進瓜達湖的東西,歐洲人在過去400年來,一直努力想把它們打撈出來。第一次打撈行動是在1545年,西班牙人組織了一支尋寶隊,在三個月內從較淺的湖底撈起幾百件黃金用品。

1911年,一家英國公司挖了一條地道,把湖水抽幹,但留下很厚的泥漿,太陽很快把泥漿曬成幹硬的泥磚。待到這些英國人從歐洲運來鑽探設備時,地道已被堵死,湖中再度充滿湖水。

從1974年起,哥倫比亞政府派兵保護瓜達湖和湖中的寶藏,此後再也沒有人能接近這批寶藏。

第4處寶藏是常冒陵寢室藏。4個世紀以前,一個印第安村長引導一位年輕的西班牙商人,穿過錯綜複雜的地底迷宮,來到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常冒廢墟地下的國王陵寢。裏麵擺滿了黃金珠寶,包括一些鑲著翡翠眼睛的黃金魚。這位村長告訴這位叫古特裏茲的西班牙商人,隻要他協助建設當地的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就都是他的。

根據1576年的西班牙稅收紀錄,古特裏茲向西班牙國王報告他發現了這處“小魚”寶藏,並獻出900磅黃金作為稅金。此後即不斷有人指出,在當地廢墟下麵,還有一處“大魚”寶藏,裏麵擺滿了更多陪葬的黃金動物。

目前這處廢墟已由秘魯政府加以保護,並有兩位秘魯考古學家在當地挖掘,已挖了幾年。也許他們有一天會挖到大批寶藏。

第5處寶藏是哥倫布的沉船。1492年,哥倫布率領27艘帆船發現了美洲大陸,並在1493、1498年1502年,分別派遣部分帆船駛回歐洲。考古學家深信,其中有5艘船因故沉沒在加勒比海,雖然它們並未載有黃金珠寶,但這些沉船卻具有很大的曆史價值。

得克薩斯州史泰遜學院海洋考古研究所已要求海地政府允許在其領海內打撈這些沉船,雖然當地海底十分黑暗,泥漿很深,而且累積了5個世紀來的沉船,但該研究所有信心打撈出他的一艘沉船。

第6處寶藏是金銀島寶藏。著名的古典小說《金銀島》據說就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作為背景。這個荒涼的小島是被最多尋寶人徹底搜尋過的一個藏寶地點。在過去3個世紀裏,共有約450支尋寶隊登陸這個小島,在它的海岸挖掘,找尋古代金幣。

可可島位於距哥斯達黎加海岸300英裏的海中,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埋有6處寶藏。

其中最吸引尋寶者的是秘魯馬的寶藏。

有關島上這批財寶的傳說很多,雖說法不一致,但大同小異。哥斯達黎加著名曆史學家勞爾·弗朗西斯科·阿裏亞斯經過多年的考證,得出的結論似乎頗為可信。

19世紀上半葉,南美洲各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如火如荼。由阿根廷民族英雄聖·馬丁將軍率領的艦隊沿智利海岸北上,準備解放被西班牙殖民者統治的秘魯。秘魯境內的西班牙殖民者自知敵不過聖·馬丁的大軍,人心惶惶,一片大亂。這時以威廉·湯普森為首的英國海盜趁西班牙人大亂之機,洗劫了秘魯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亞俄,並在聖·馬丁的艦隊抵達之前,把劫掠的金銀珠寶裝上船逃離了卡亞俄港。據史載,這批寶物共計24大箱,內有大量金幣、金杯、一尊聖馬麗婭金像以及不計其數的金銀首飾和寶石,價值連城。

英國海盜從卡亞俄港啟航後,向浩瀚的太平洋駛去。進入公海後,湯普森與他的10名同伴商量,決定駛向距他們較近,且在當時荒無人煙的可可島。大約在1821年年中,英國海盜抵達可可島,他們把所帶的金銀珠寶埋在島上,四天後,他們離開可可島,向巴拿馬駛去,以打聽秘魯的消息。天有不測風雲,途中,他們遭到了大風暴的襲擊,船隻沉沒,11名英國海盜漂泊在海上。正在這時,他們遇到了一艘軍艦,他們喜出望外,以為遇到了救星,便大喊大叫地向船上的人求救。誰知冤家路窄,來船不但不是救星,而恰恰是從卡亞俄港出來追蹤這批英國海盜的。11名海盜乖乖地束手被擒。

上船後,海盜們被帶到船長麵前。船長當即命令槍斃8名年長的海盜。把他們的屍體拋入大海。剩下的3名是18~20歲的年輕海盜,也許正是年紀小使他們免於一死。事也湊巧,當時船上的人正鬧瘟疫,許多人病得不能動彈,其中一名海盜也染病身亡。因此,船上的人已無力去尋寶。船在海上停泊了3周。有一天夜裏,月黑風疾,僅剩的兩名海盜趁人不備跳海逃跑了。他們在海上漂泊了數日後,被一艘美國捕鯨船救起。當這艘船途經夏威夷群島時,其中一名海盜要求留在島上,一直生活在那裏,直到老死。另一名海盜隨那艘捕鯨船到了美國的新貝德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