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係內有四顆大行星有環圍繞,這引起了中國天文學家的關注。很多人都在設想,太陽係的其它行星,包括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否都有環圍繞呢?
1964年,前蘇聯曾將兩個人造衛星關入圍繞地球的橢圓形軌道,衛星上裝備有隕石微粒記錄器,測量結果表明靠近地球也有一個穩定的、相當稠密的塵埃組成的環。通過進一步觀測查明,它們是地球外圍的幾個與赤道平麵傾斜度不同的圓環,由極細的塵埃粒子構成。塵埃環的高度在23.5—400萬公裏之間。隨著遠離地球表麵的距離的增加,塵埃粒子的數量顯著減少。
關於其它類地行星是否也有環圍繞,各國科學家們意見不一,但都停留在推測上,沒有可靠的觀測證據來證明。也許隨著將來空間探測的進一步深入,宇宙會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信息,目前它還是一個無人能解的謎。黑洞的秘密
關於黑洞的預言是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於1789年提出的,他認為有一種天體,能夠吸引所有物質,包括光線在內,看上去像一個黑漆漆的洞,也就是黑洞。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公布之後,黑洞問題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利用廣義相對論對黑洞進行了了新的研究,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也對黑洞進行研究,並肯定它的存在。
1965年,人們觀測到一束來自白天鵝星座的X射線,科學家稱它為“天鵝座X-1”,它是一個明亮的藍色星體,它還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科學家根據“天鵝座”發射出來的強射線,找到了編號為HDE226868的星體,它就是X射線的射線源。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星體,質量為太陽的30倍,它圍繞另一顆星高速運轉。後經研究認為,X射線不是從HDE226868上發射的,這顆伴星質量是太陽的5至8倍,但看不到它的位置,這是黑洞發源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推斷出黑洞的構成極其簡單,用不著壓強、溫度,也用不著談它的化學組成,僅需一個物理量就足夠了。
關於黑洞的形成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恒星在其晚年,因燃料被消耗完,便在自身引力下開始坍縮。如果坍縮星體的質量超過太陽的3倍,那麼,其坍縮的產物就成為黑洞。還有人認為當超新星爆發時,一部分坍毀的恒星便會變成黑洞。也有人認為,在宇宙發生大爆炸時,其產生的巨大力量把一些物質擠壓得非常緊密,形成了“原生黑洞”。
直到今天,人類還沒有真正找到黑洞,但基本上肯定了它的存在。人們推測,也許一些星團的中心就是黑洞,銀河係中心也可能是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除了大黑洞之外,很可能還存在比小行星還要小的黑洞。甚至有人認為,地球本身也存在著黑洞。這種種說法雖然沒有確切的科學根據,但有人提出,就有一定的道理,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不久之後,人類就會解開黑洞之謎。宇宙會熱死嗎
1854年,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提出了宇宙熱死說,他指出,宇宙隻能使所有的能量轉化為熱,並最終處於均勻的狀態,進而使宇宙陷入永恒的靜止狀態。這種假說也稱作熱死假說或熱力學假說。
熱死假說引起了世人的恐慌,因為那死寂的沒有生命的宇宙就等於世界的未日來臨,為了消除這個假說,許多科學家都對此進行了嚐試,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和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曾為此展開爭論,後者認為宇宙並非隻向一個方向變化,也會向相反方向轉化。恩格斯也不同意熱死假的觀點,他認為這同能量守恒原理相矛盾。
由於熱死假說同宇宙無限論相矛盾,主張大爆炸學說的宇宙學家則從宇宙膨脹的觀點加以解決。俄國科學家費裏德曼曾經作過精密的計算,結果表明宇宙可能會周期性地收縮和膨脹,也可能會無限製地膨脹下去。後來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利用加州威爾遜山上的1.5米望遠鏡和2.5米望遠鏡也發現宇宙是在膨脹著。根據這個觀點,宇宙物質中分為粒子和輻射(如光線、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由於宇宙的熱膨脹,粒子是熱平衡的,輻射也是熱平衡的,但二者之間不是熱平衡的,達到熱平衡尚須一定的時間,由於引力作用,所以它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達到熱平衡。
然而,一些科學家對於宇宙熱膨脹提出了疑問,把某些特定的物理性質的解釋都歸結到宇宙初始時的情況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人們都希望宇宙不會有熱死那一天,希望生命和文明世界延續下去,但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熱死假說的辦法。神秘的電波來自何方
1924年8月22晚上7點至10點,美國海軍捕捉到了一種奇怪的電波。阿姆哈斯特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迪皮德·特德博士認為,這種電波有可能是“宇宙人發來的信號”。
這種奇怪的電波仍在不斷地出現。有人經過研究發現,發往空中的無線電波脈衝,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收到了兩個回波。其中一個是從大氣的電離層反射回來的。而另一個則不知是從哪裏反射回來的。人們估計另一個回波,可能是從電離層外、月球軌道之內反射回來的,英國一位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反射回波的物體可能是牧夫星座中的某個星球發射的宇宙飛行器。究竟是什麼東西,至今無人知曉。
1931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央斯基在研究無線電幹擾時,發現了來自銀河中心的無線電波。從那以後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使人們產生極大的興趣,於是,射電天文學這門新的學科應運而生。天文工作者用射電望遠鏡找到了幾萬個“無線電台”,已被確認的有超新星的殘骸、銀河中的星雲、一些有特殊外表的河外星雲、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等。但其餘大部分是什麼還不清楚。
1960年美國擬定了第一期奧茲瑪計劃,以便捕捉研究各種奇怪的電波。這個計劃由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負責實施。他們利用3架25.908米的射電望遠鏡,對波江座和鯨魚座兩顆相鄰的恒星作了3個月的監視,結果從波江座星係中接收到了異常的間歇脈衝信號。天文工作者應用地球上的數學規律繪成圖形,並按我們的思維方式對圖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一顆行星,表麵似乎被液體覆蓋著,並且有類似於地球上魚類的生物生活在那裏;另一顆行星上似乎生活著像地球上人類那樣的哺乳動物,有雄雌之分,長有6個手指,並且還領著他們的後代。可是,這些推論並沒得到充分的證實。1972年到1976年,美國又開始執行第二期奧茲瑪計劃,利用世界上最大、最精密的射電望遠鏡,對地球附近的650顆類似太陽的恒星觀察了近4年時間,結果收到了10多顆恒星異常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智慧生物發出的,還是天然無線電波的噪聲?至今還無法確定。
從1983年以來,美國開始執行一項大規模探索外星智慧生物的計劃。在普遍搜索太空的同時,重點搜索半徑在80光年範圍以內的773個星球,希望能從這裏解開神秘電波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