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30年代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就注意到,為了說明恒星來回穿越銀道麵的運動,銀河係圓盤中必須有占銀河係總質量的一半的暗物質存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天文學家的研究證明星係的質量主要並不集中在星係的核心,而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星係中。這就暗示人們,在星係暈中一定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是些什麼呢?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中有少量是所謂的重子物質,如極暗的褐矮星,質量為木星30~80倍的大行星,恒星殘骸,小黑洞,星係際物質等。它們與可見物質一樣,雖也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等組成的物質,但很難用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到它們。相對而言,絕大部分暗物質是非重子物質,它們都是些具有特異性能的、質量很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微子、軸子及探討中的引力微子、希格斯微子、光微子等。

怎樣才能探測到這些暗物質呢?科學家作了許多努力。對於重子暗物質,他們重點探測存在於星係暈中的暗天體,它們被叫做大質量致密暈天體。1993年,由美澳等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三個天文研究小組開始了尋找致密暈天體的研究工作。到1996年,他們報告說,已找到7個這樣的天體。它們的質量從1/10太陽質量到1個太陽質量不等。有的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可能是白矮星、紅矮星、褐矮星、木星大小的天體、中子星以及小黑洞,也有人認為銀河係中50%的暗物質可能是核燃料耗盡的死星。

關於非重子物質,現在尚未觀測到這些幽靈般的粒子存在的證據。

近年來對中微子質量的測量取得了一些新結果。1994年美國物理學家懷特領導的物理學小組測量出中微子質量在05~5電子伏(1電子伏等於17827×10-36千克)之間。在每一立方米的空間中約有360億個中微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宇宙中全部中微子的總質量要比所有已知星係質量的總和還要大。

到目前為止,宇宙中暗物質的問題仍是未解之謎。

月麵閃光之謎

自從1587年以來,關於月麵閃光的記錄,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了。以前,人們就把這種現象說成是不可解釋的現象,直到現在,這種現象仍然是個謎。

在記載中,人們經常談到月麵上的“閃光”或“閃電”、“影子”,這些“閃光”忽而亮忽而暗,有時由暗變亮,有時由亮變暗,有時又變得非常明亮;有的閃光持續幾分鍾,有的則持續幾個小時;有時在月球的表麵,有時則離開月球表麵。閃光的顏色有時是紅色的,有時是深黃色的;形狀有直線形的,也有發光點形狀的,有的還像星星一樣在放射光芒。這些閃光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由西向東移動,有時則橫過月麵,有時還離開月麵。

有人認為這是太陽光照在月亮表麵積雪上的反光,可月球上早已被證明不可能有雪存在。還有人認為那是月球山峰頂上金屬物質反射的太陽光,可對於這種奇異而又頻繁的閃光,有許多解釋不了的地方。

還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的結果。這是在人類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學家們做出的解釋。可當“阿波羅”把人送上月球之後,這一說法自然而然地被推翻了。1973年,“阿波羅”17號的《預備報告》寫道:“至少在30億年前,月球上就終止了火山活動,月球實際處於一種‘死亡’狀態。”再說,火山爆發這種說法也解釋不了閃光在月麵上的移動。

對月球上的閃光現象,也有人解釋為“處在陽光下的螢光物質”、“從月球內部噴出的氣體”、“來自陽光的螢光物質和含有離子的放射線”。如果月球上的閃光來自它的內部,那麼,離開月麵處的閃光又如何解釋呢?看來,這種說法也缺乏概括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認為月麵閃光是“在智慧生物操縱下”產生的。有人說:“發光物是由月球上的生物控製的,他們忽而接通電源開關,忽而關掉電源開關,所以看去發光物忽明忽暗。”著名光學專家奧斯卡·卡塔爾認為月球是UFO的基地,月球上的閃光就是他們所為。世界一流的天體物理學家莫裏斯·傑薩普也認為:“這些發光物除了UFO之外,不可能是其他東西。”並指出UFO在月麵上的核心基地就是柏拉圖環形山。還有人提供證據說,在幾個世紀以前,智慧生物就已經來到月球上了。

這一說法仍給我們留下許多疑問,月球上的智慧生物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到月球上來幹什麼?當人登上月球以後,他們又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