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猴到底有多懶
懶猴的表現
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密林中生活著一種猴子,由於這種猴懶得出奇,人們送給它們一個形象的雅號——懶猴。
這種猴子懶到什麼程度呢?據看到的人說,它們一天到晚都不活動,甚至在受到敵人傷害時,也不會顯出害怕的樣子。
有人曾看到過一隻懶猴被豹子咬了一口,它卻不慌不忙、慢慢地轉過頭來,發出像蜜蜂一樣的“嗡嗡”叫聲,以表示抗議,可身體還是一動不動地待在那裏。
由於不愛活動,它們身上長滿了地衣和藻類植物。不過,這也有好處,這一身地衣和藻類,反倒成了懶猴的保護色。它們可以在大白天安心地蜷曲在樹杈上睡大覺,就連眼神最好的鷹也不易發現它們。
懶猴的絕活
別看懶猴那麼懶,它們卻有一種絕活,人們至今也沒能弄明白其中的奧妙——那就是它們的抓握能力。一般情況下動物死了,就會四肢放鬆。而懶猴卻不是這樣,它們會緊緊地抓住樹枝不放。
有個獵人打死了一隻懶猴,但它兩隻腳的腳趾緊緊抓住樹枝沒有掉下。看似簡單的問題,要用科學的道理來解釋,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科學實驗
美國科學家運用基因工程技術,成功地將一群懶猴變成工作狂。研究人員說,懶惰基因位於構成大腦神經回路的細胞中,將它阻斷。在試驗中,分子基因學家基恩斯將一種特製的藥劑直接注射入4隻受到訓練的猴子的鼻額皮層中,這些猴子變成地地道道的工作狂,而且能保持低出錯率,這同它們的本性明顯不同,但這些動物像人一樣,當知道還要做許多事才能得到獎勵時就會傾向變懶。
拓展閱讀
懶猴與小懶猴是目前所知的我國靈長類中僅有的夜行性動物。它們畏光怕熱,白天在樹洞、樹幹上抱頭大睡,鳥啼獸吼也無法驚醒它們。它們的動作非常緩慢,走一步似乎要停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