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什麼要殺嬰
動物殺嬰發生頻繁
動物學家幾十年野外工作取得的資料表明,野生動物中殺嬰現象經常發生。動物殺嬰的死亡率,比人類的謀殺和戰爭造成的死亡率還高。
因此,當近10年來有關動物殺嬰的報告開始頻繁地出現時,許多科學家都對此感到困惑。圍繞動物殺嬰的原因,動物學家、人類學家以及社會生物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猩猩為何虐待小崽
猩猩力大無窮,可以說,在動物世界裏,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凡是生活在動物園裏的大猩猩,人們都讓它們成雙成對,以便繁衍後代,可大猩猩卻很不配合。
在北京動物園裏,有一次,一隻雌猩猩生了一隻小崽,開始時它對小崽還算愛護。可是一周之後,它不但不給孩子喂奶,還經常耍弄小崽,時不時把小崽舉起來使勁搖,嚇得小崽“嗷嗷”直叫,沒過多長時間,小崽就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管理人員隻好把它們隔離開,對小崽進行人工飼養。
科學家的猜測
大猩猩為什麼要如此虐待自己的孩子呢?難道是因為小崽妨礙了它的活動嗎?還是因為雌猩猩缺乏某種營養而疲勞過度,力不從心所致?或者是因為生的是第一胎不會撫養小崽?
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於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對動物殺嬰的分析
以美國伯克利大學的人類學家多希諾為代表的一些學者認為,殺嬰是由環境擁擠造成的一種壓迫效應。
野外條件下,一些較高等的社群動物如猩猩、狒狒和猴子,在發生種內衝突時,也常殺戮幼體。當種群密度升高,食物供應不足時,淘汰幼體是為了減少對食物的競爭。黑猩猩會咬死並吃掉非親生的幼體;姬鼠會咬死企圖吃奶的病弱幼體;黑鷹會啄死孵出的第二隻雛鳥。
多希諾還指出,動物在受到驚擾、威脅或嗅到特殊氣味時,也會殺嬰的。如母兔在剛產下幼兔時,受到外界驚擾就會吃掉幼兔。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殺嬰是一種結偶生殖的需要。持這種觀點的日本京都大學的動物學家杉山,美國生物人類學家聯合會的一些科學家、卡裏索克研究中心的迪安·福西等,他們提出了一種生殖優性假說。
杉山曾長期研究長尾葉猴的野外生活。杉山發現,在一個由1隻至3隻成年雄猴為頭領、帶領25隻至30隻個體的猴群中,年輕雄猴在登上首領寶座,接管一個種群時,會殺死幾乎所有未斷奶的幼猴。
他們認為,接管種群的新雄體殺死未斷奶的幼猴,是為了更快地得到自己的子孫。因為一般哺乳動物在授乳期不發情,殺死幼猴可促使母猴早發情,從而早生育新頭領的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