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唱戲的腔 廚師的湯(1 / 2)

說到烹飪,不管古今中外,湯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一個要素。

在味精、雞精還沒發明的時代,菜肴靠什麼來調味?

最初靠食材本身的原味,後來靠鹽,再後來發現了許多天然的調味品和香料,我們餐桌上的味道才變得豐富。

但一些高檔菜肴,比如燕鮑翅參,本身沒有什麼突出的味道,單一的使用鹽或香料味覺上都顯得過於單調,缺乏層次。於是聰明的先人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以味補味,以味增味,用其它食材熬製鮮湯來給菜肴增鮮提味。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了高湯調味的廚技,才有了高檔菜肴的輝煌。

公元六世紀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槌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用骨汁煮豉,色足味調”

即便是現代,各種稀奇古怪的化學調味品嗨到飛起,高湯依然是頂級大廚的標配。所以餐飲界一直有句話叫做“唱戲的腔,廚師的湯”。

說的就是,唱戲的腔,要字正腔圓才能成為名角;廚師的湯,要湯鮮味釅,才能調製出真正的珍饈美味。由此可見,一份出色的高湯對廚師的重要性。

趙雷拿了那碗雞湯回到自己備餐台,並沒有直接用雞湯衝調小料。他先將燉雞的罐子倒空,稍作清理,然後將雞湯倒回罐子,放在炭火上溫著。

接著趙雷又拿了些新鮮的上排,剁成小塊,加薑片焯水後撈起,加入雞湯中。接著趙雷就全神貫注的操控火候,大火燒開雞湯,轉中小火煨燉,始終保持微開的狀態。

同時,趙雷還拿著漏勺將翻起的雜質一點點撈淨,卻小心翼翼的不把厚厚的雞油撈出。這一手叫做以油養湯,湯無油不鮮。

老祖宗傳授的高湯合味的秘訣裏有說,吊高湯是“無雞不鮮、無骨不香”。

這道擔擔麵臊子用的是豬肉,那麼用整塊的豬小排和小母雞一起小火煨燉出的高湯才是最佳。

趙雷這會用的是應急的辦法,通過火候的控製,加速肉排鮮味的釋放,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製作出融合雞與肉兩種風味的高湯。

趙雷無暇光顧方渝,可林瀟瀟一直盯著方渝,小拳頭緊緊的攥著,比自己上場都緊張。

方渝拿到雞湯的做法和趙雷截然不同。他沒有用肉排去燉湯,而是先將湯放在一旁澄清,轉身取了一塊純瘦的裏脊、一塊剔骨的雞腿肉、一塊剔去筋膜的雞胸肉。

方渝奇怪的舉動把劉振強的注意力也吸引過來了。

他看著方渝用清水將三塊肉稍加清洗,然後吸幹表麵水分,裏脊加黃酒略醃,雞腿肉加生薑,雞胸肉加蔥白,分別剁成了極細的肉蓉。

劉振強心想:“這是要用肉蓉煮湯嗎?恩,這個辦法還行,湯味應該會出的更快。”

卻沒想到方渝將這些肉蓉再分別倒入三個碗中,加入些許礦泉水,調製成糊狀。

這可徹底把老劉搞糊塗,這小子是要像上次那樣給擔擔麵配個肉丸雞湯?這和擔擔麵不怎麼搭配吧。

方渝小心濾過雞湯的底渣,將澄清的雞湯倒入鍋中,加了些許黃酒燒開。接著方渝用手勺把攪拌均勻的豬肉糊倒入了鍋中。肉糊一下鍋就變成燙成了一團肉末。